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试管号 |
I |
Ⅱ |
Ⅲ |
Ⅳ |
| 培养液体积(mL) |
10 |
5 |
10 |
5 |
| 起始酵母菌数(103个) |
10 |
5 |
5 |
10 |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
| B.纯合子自交后会出现性状分离 |
| C.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
| D.杂合子一般表现出显性性状 |
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内容 |
| B.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者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
|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的检测 |
| D.“F1(Dd)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D:d=1:1)”属于推理内容 |
关于下列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表现在图中的④⑤⑥ |
| B.图2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_B_中2/9 |
| C.图1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Aa占1/4的原因之一 |
| D.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表现在①②③ |
假如水稻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染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一个纯合易感染病的矮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病高杆(易倒伏)杂交,F2代中出现即抗病又抗倒伏类型的基因型及其比例是 ( )
A.ddRR,1/8 B.ddRR,1/16和 ddRr, 1/8
C.ddRr,1/16D.DDrr,1/16和 DdRR,1/8
独立遗传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杂合体的基因型是( )
| A.AaBB和AABb | B.aaBb和AABb | C.AaBB和aaBb | D.AaBB和AaB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