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回答题。
有关①②两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稠密,自然增长率都较高 |
| B.两区域南部均以电子工业为主 |
| C.②区域北部为重要的粮棉产区 |
| D.①区域城市群形成的最重要物质基础是区域内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石资源 |
②图所示湖泊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明显萎缩。下列关于湖泊萎缩产生的负面影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湖泊水面减小,导致当地气温日趋升高 |
| B.湖泊数量减小、面积减小,容易引发旱灾 |
| C.湖泊水面减小,使得湖泊对气候的调节功能减弱,温差加大 |
| D.湖泊萎缩,汛期蓄洪能力下降,加剧了当地的洪涝灾害 |
读下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鄱阳湖多年平均最高水位演变趋势可能导致
| A.新增大量的可耕用地 | B.提高湖泊的蓄洪能力 |
| C.土壤出现盐渍化现象 | D.增加抗旱防洪的难度 |
依据季风区雨带的推移规律分析,长江补给鄱阳湖的最大水量一般出现在
| A.4-5月 | B.5-6月 |
| C.6-7月 | D.7-8月 |
江西省拟在湖口处修建水闸以调节鄱阳湖水量,这种做法的目的不包括
| A.保护和改善湖泊的生态环境 | B.增强冬季湖水的稀释降解能力 |
| C.增加长江下游河段的水流量 | D.保护越冬候鸟及水生珍稀动物 |
下表为2011年亚洲、非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大洲五种作物的种植面积资料(单位:千公顷),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中属于亚洲的代号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五大洲中非洲的小麦种植面积最小,其主要原因是
| A.气温较高 | B.海拔较高 |
| C.土壤贫瘠 | D.水源不足 |
乙大洲从甲大洲进口的主要农产品是
| A.咖啡 | B.玉米 |
| C.稻米 | D.小麦 |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回答下列问题。
从百泉河向张店规划的四条引水渠中最合理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不考虑天气与植被遮挡等因素,能同时看到李庄、牛家村和张店的地点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新疆某地,L湖原为淡水湖,近年来已演变成微咸水湖。湖泊沿岸四周有芦苇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河圆圈内等高线画法正确的是

芦苇分布面积较小的是湖泊的
| A.东岸和南岸 | B.南岸和西岸 |
| C.西岸和北岸 | D.北岸和东岸 |
与L湖由淡转咸无关的是
| A.全球变暖蒸发加剧 | B.大量引甲河水灌溉 |
| C.乙河流域植被破坏 | D.甲河流域过度开垦 |
下图为台湾某地区的等高线图,较粗的线条为河流或引水渠。引水渠通常沿着等高线修筑,该地区已经修建了一定规模的引水渠,主要用于农田灌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地区位于台湾的
| A.西部平原 | B.中部丘陵 |
| C.东部山地 | D.东部沿海 |
图中a、b两地的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9米 | B.69米 |
| C.79米 | D.89米 |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最不可能发育有溪流的是
| A.①地 | B.②地 |
| C.③地 | D.④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