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的同学分别从图中A、B两套实验装置中任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1)甲组同学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解析表中的数据可知,甲组同学选择的是      (A或B)套装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1
102
102
102
102m]
102

(2)乙、丙两组同学都选择了另外一套实验装置,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象如图C所示,得到a、b两种不同图象的原因是:水的      不同.
(3)实验后,甲组的同学对大家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如果不对水加热,能让水重新沸腾吗?老师马上将一杯停止沸腾的水放进能抽气的密闭玻璃罩中,如图D所示,接通抽气机电源,随着玻璃罩中空气的抽出,热水居然沸腾起来.通过解析,同学们知道了发生此现象的原因是: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气压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的沸点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因此在不加热的情况下,水能重新沸腾.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1)用压强计和盛有水的容器进行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比较 A B 可知:在液体内部的同一深度,向   的压强都相等;比较 A C 可知: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   有关。

(2)用如图乙所示的容器也可以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部分,隔板上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橡皮膜两侧压强不同时其形状发生改变。用此容器进行的两次实验,情形如图丙的 D E 所示。由此可推断: a b 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ρ a     ρ b a c 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关系是 ρ a     ρ c

研究定滑轮的特点。

(1)在研究使用定滑轮是否省力时,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匀速提升重物,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      

(2)如图乙所示,分别用拉力 F 1 F 2 F 3 匀速提升重物,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3)旗杆顶部有一个定滑轮,给我们升国旗带来了便利。这是利用定滑轮   的特点。

探究与斜面相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棉布,重复上述实验。小车在水平面上所受的阻力减小,小车向前滑行的距离   。在水平面上两次滑行的全过程,小车速度的减小量   

伽利略对类似实验进行了分析,认识到:运动的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它运动的时间就越长,它的速度减小得就越   。他进一步推测:在理想情况下,如果水平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这时物体将   

(2)如图乙所示,在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斜面上安装斜槽,水平面上的 A 处放置一个小木块。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斜槽上的同一高度滚下,发现质量较大的钢球将小木块推得较远,表明它对小木块做的功较   。由此可知:   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某次实验情形如图甲所示,此时光屏上恰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物距 u =     cm ,烛焰的像应为图乙中的   ,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2)在图甲所示实验情形下,紧靠凸透镜加放另一透镜,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将光屏向右移动又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透镜为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如图甲所示,用“水浴法”给试管中某固态物质加热,得到该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1)采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是   

(2)由图象可知,该固体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图象中的   (选填“ AB ”“ BC ”或“ CD ”)段表示它的熔化过程,该物质在 AB 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CD 段的比热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