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见人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之(            )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比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闰月,权亲攻皖城。诸将欲作土山,添攻具,吕蒙曰:"治攻具及土山,必历日乃成;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且吾乘雨水以入,若留经日,水必向尽,还道艰难,蒙窃 危之。今观此城,不能甚固,以三军锐气,四面并攻,不移时可拔②;及水以归,全胜之道也。"权从之。蒙荐甘宁升城督。宁手持练,身缘③城,为士卒先。既而张辽④至夹石,闻城已拔,乃退。权拜吕蒙为庐江太守,还屯寻阳。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窃:私下里,私自。②拔:攻下;攻取。③缘:攀援。④张辽:曹军将领。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权 吕蒙曰

  

往事耳

  

③权

  

城已拔

  

(2)下面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结友

伯乐不常有

B. 当涉猎

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C.诸 欲作土山

以攻宋

D.不能甚

而戍死者 十六七

(3)翻译下面句子。

①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   

②城备既修,外救必至,不可图也。

译文:   

(4)甲乙两文都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方法刻画吕蒙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节选自《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乙】

专诸者,吴堂邑人也。(伍子胥)乃进专诸于公子光。四月丙子,光伏甲士 于窟室 中,而具酒请王僚。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门户阶陛左右,皆王僚之亲戚也。夹立侍,皆持长铍 .酒既酣,公子光详为足疾 ,入窟室中,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 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左右亦杀专诸,王人扰乱。公子光出其伏甲以攻王僚之徒,尽灭之。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释】①甲士:身穿铠甲的武士。 ②窟室:地下室。 ③长铍:长矛。 ④详为足疾:假装脚有毛病。详通"佯",假装。 ⑤擘:拆,掰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秦王 怫然

鹰击于殿上

③王僚使兵陈自宫至光之家

④酒既酣

(2)与甲文"以头抢地耳"中的"以"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徒以有先生也

B.因以匕首刺王僚

C.计日以还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②光伏甲士于窟室中,而具酒请王僚。

(4)简答题。

①外交辞令往往藏有"潜台词",委婉含蓄。请说出甲文中"与臣而将四矣"的"潜台词"。

②孔子曾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请结合甲乙两文,分别说说唐雎和专诸作为"士",在"不辱君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

【乙】

崔子忠,字青蚓。其先山东平度州人。子忠为诸生 ,甚贫。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 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 ;更善貌人,无不克肖 .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

【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②黾(mǐn)勉:勉励;尽力。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④克肖:酷似。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①常著文章自娱

②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先生不知何 人也   

②造饮   

试而困   

④更善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 号焉

文崛奥

B.亦不 姓字

C.多 不见

长跪而

D.皆逃避不

臣于草庐之中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②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5)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 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

(1)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还 旧都

所恶有甚 死者

B.忠 属也

听夫志

C.元贞间 古田尉

不足 外人道也

D.帅府嘉 忠勇

稍稍宾客

(2)解释加点词。

定中原   ②小大之   ③可以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4)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含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

滁(滁州)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 、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 于百年之深也?

﹣﹣宋•欧阳修《丰乐亭记》(略有删改)

【注】①商贾(gǔ):商人。②涵煦:滋润养育。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阡陌交通

交通:

  

②便要还家

要:

  

③及宋受天命

及:

  

④而孰知上之功德

孰:

  

(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豪杰并起而争。

(3)用"/"线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4)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文中描写村中人精神面貌的句子是"    "。

乙文中表明宋朝时天下统一的句子是"    "。

(5)请用自己的话从两文中归纳出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