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①见人一把未熟稻(             )   ②执而之(            )
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人 云 行 道 所 见 聊 取 之 耳。
陶侃将那个人“执而鞭之”产生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名著人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
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①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②上将,五十里而趣③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④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虏魏太子申以归。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三晋:本指韩、赵、魏三国,此指魏国。②蹶 :倒下,这里是受挫的意思。③趣:通“趋”,疾走,追逐。④白:使……露出白木。⑤竖子:小子,骂人的话。
选出与“魏将庞涓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A.策之不以其道 B.马之千里者 C.何陋之有 D.能以径寸之木

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孙膑抓住魏军轻敌的弱点,用减灶的计策诱敌深入。
B.庞涓由于骄傲,对齐军作出了“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的错误分析。
C.庞涓落入了孙膑预设的圈套,受到伏击,全军覆没。
D.齐国马陵之战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将领轻敌。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孙子田忌曰 ②士卒者过半矣
③于是令齐军射者万弩 ④齐因乘胜尽其军
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1)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

(2) 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2分)

文言文阅读(共16分)
柳宗元传
柳宗元,字子厚,其先盖河东人。
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第进士、博学宏辞科 ,授校书郎,调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里行。善王叔文、韦执谊,二人者奇其才。及得政,引内禁近,与计事,擢礼部员外郎,欲大进用。俄而叔文败,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仿《离骚》数十篇,读者咸悲恻。
元和十年,徙柳州刺史。时刘禹锡得播州,宗元曰:“播非人所居,而禹锡亲在堂,吾不忍其穷,无辞以白其大人,如不往,便为母子永诀。”即具奏,欲以柳州授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柳人以男女质钱,过期不赎,则没为奴婢。宗元设方计,悉赎归之。尤贫者,令书庸,视直足相当,还其质。已没者,出己钱助赎。南方为进士者,走数千里从宗元游,经指授者,为文辞皆有法。世号“柳柳州”。十四年卒,年四十七。
(选自《新唐书·柳宗元传》,有删节)
【注释】①博学宏辞科:封建王朝临时设置的考试科目,为制科的一种。②内禁:皇宫。③窜斥:贬逐。④荒疠(lì):指南蛮瘴疠之地。⑤堙(yīn)厄感郁:遭遇困境,感伤抑郁。⑥大人:指母亲大人。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画线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二人者其才/舟首尾长约八分有(《核舟记》)
B.吾不忍其/而乐亦无也(《醉翁亭记》)
C.无以白其大人/蒙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D.走数千里宗元游/太守归而宾客也(《醉翁亭记》)

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柳人男女质钱

A.伤先帝之明(《出师表》) B.屠惧,投骨(《狼》)
C.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D.扶苏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共6分)
(1)宗元少精敏绝伦,为文章卓伟精致,一时辈行推仰。
(2)会大臣亦为禹锡请,因改连州。
文中柳宗元在柳州为民办了哪件实事?结合本文及课文中学过的《小石潭记》,说说柳宗元是怎样对待命运的坎坷的。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2)清涟而不妖()
(3)不可玩焉()(4)忆年少时()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请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湖 中 荷 花 尽 作 飘 摇 之 态
文中画线句子“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甲乙两文有何不同?请从内容上加以分析。

禹钧恕人过(9分)
窦谏议禹钧①,为人素长者。先,家有仆者,盗用过房廊钱二百千,仆虑事觉,有一女年十二三,自写券,系于臂上,云:“永卖此女,与本宅偿所负钱。”自是远遁。禹钧见女子券甚哀怜之即时焚券收留此女,嘱妻曰:“养育此女,及事日,当求良匹嫁之。”及女笄②,以二百千择良匹,得所归后旧仆闻之归,感泣诉以前罪,禹钧不问。由是父子图禹钧像,日夕供养,晨兴祝寿。——(选自《窦谏议录》)
【注释】①窦谏议禹钧:窦禹钧,五代燕山人氏。谏议,官名。②笄(jī):古代特指女子成年。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自是远遁()②由是父子图禹钧像()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
禹 钧 见女 子 券 甚 哀 怜 之 即 时 焚 券 收 留 此 女
心生贪念,窃人钱财,是让人深恶痛绝之事。盗走窦家资财的仆人“远遁”后,作为主人的窦禹钧做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纵观全文,窦禹钧身上具有哪些美德?

口技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遥闻深巷中犬吠余闻之也久
B.不能指其一端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C.宾客意少舒义不杀少而杀众
D.一时齐发瞬发于畎亩之中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文中首尾两次交代“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作者为什么一再强调表演道具的简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