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回答题。
瑞典文学院给莫言的评价:一个文风魔幻现实主义、满是乡土气息、融汇历史和现实的作家。莫言的魔幻不仅来自西方现代主义,也来自中国古典文学。莫言曾经自称为“妖精现实主义”。《生死疲劳》、《酒国》里的妖魔鬼怪,与《西游记》、《聊斋志异》的古典传统是密不可分的。这告诉我们
①艺术创作是意识能动改造世界的具体形式
②实现创作主题的意图,需要摆脱艺术创作规律的束缚
③既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艺术整体化
④艺术世界是创作者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莫言获奖后对凤凰卫视表示:同样一部小说,张三认为是黄金,李四认为是马粪,不能说说是马粪的人就不对。所以谁说谁有多了不起,谁说谁多差根本没有必要认真。评判一个作家最好的办法不是听别人说这个作家怎么样,而是找这个作家的书读一两本,你自己会得出结论。这体现了
①认识活动是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和思索
②认识可以因为对同一个客观对象理解的不同而不同
③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④认识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认识对象的创新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莫言的作品《红高粱》曾被改编为电影,取得成功。文学是一切艺术中具有最大容量和智慧的艺术,在表达人的精神性存在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也是影视艺术最需要借助的文化资源。而成功的影视改编,又推动了文学作品的传播。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事物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辩证认识和运用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新型思维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著名钢琴艺术家傅聪认为:学琴的人以为把手指练得飞快就会变成第二个郎朗,其实5-10年之后,只不过是多了一批“光彩的手指”而已,这与成为艺术家的境界相去甚远。这种学琴的方式问题在于
①忽视综合素质的培养②轻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③缺乏循序渐进的训练④违背了人才成才的规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科学研究小组经过多年研究,揭示了N基因在衰老过程中高表达的原因,从而初步揭开了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这是我国学者在人类细胞衰老机理上取得的原创性贡献。这一发现蕴含的哲理是

A.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能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C.揭示事物存在、发展的本质和规律是意识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D.世界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物质世界

日本观叶石楠、美国红栌、鸡腿菇……一个个农业新名词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如皋市近年来引进农业新品种约50个,农艺师结合如皋农业生产的实际,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农艺师的做法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
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
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观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

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诗句蕴涵的哲理是
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规律是客观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确认运动绝对性的同时,也肯定相对静止的存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据此回答13-14题
“任何一个有机体,在每一瞬间是它本身又不是它本身,始终处于不间断的变化之中”。这句话是说
①事物的变化是捉摸不定的
②事物的运动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④对立统一是各种运动形式的普遍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正确表述运动、静止、条件之间关系的是

A.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特殊的运动状态
B.对某一事物来说,运动并不一定是无条件的
C.对某一事物来说,静止并不一定是有条件的
D.在一定条件下,任何事物都处于运动状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