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状况,从下表可得出的结论有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 (户) |
占全国 比例 |
人口 (户) |
占全国 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朝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3025541 |
62.9% |
1122476 |
37.1% |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比例数不断上升 ②三个政权控制的总人口数量呈递增趋势
③唐朝时南北方人口比例差距开始缩小 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18世纪开始,法语逐渐打破了拉丁语垄断的局面,直到1919年,法语仍一直是欧洲大陆外交活动中使用的主要语言。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法语自身的魅力 | B.工业革命的影响 |
C.启蒙运动的影响 | D.文艺复兴的影响 |
学者在研究雅典民主制时发现,尽管理论上每个公民都有发言权, 但演说家却因其出类拔萃的辩才和对城邦内外事务的了解而拥有了特殊话语权。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①雅典的民主制度与民主氛围一致
②政治素质和参政能力与公民行使平等的权利无关
③政治家拥有特殊话语权
④古希腊民主制存在局限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①④ |
下图是建国后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工业化正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 B.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 |
C.建国初技术人才匮乏 | D.国内形势日趋稳定 |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四个不同时期阶段特征的主题词,其中1921~1935年处应该填写
A.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 B.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C.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 D.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
《民报》主要撰稿人朱执信(1885年—1920年)在翻译西方著作时,曾把“社会主义”译为“民生主义”。其主要目的是
A.传播西方思潮 | B.社会主义的中国化 |
C.宣传社会革命 | D.阐释新三民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