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发展是从孤立分散走向整体联系的过程。
唐朝时期的海陆交通线 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
(1)观察地图,指出1500年以后的商队路线与唐朝时期的交通线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分析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
到1914年以前铺成的海底电缆长达51.6万公里,因而加强了大陆与大陆之间的电报联系。……这个时期有3万艘商船……往来运货于世界各地。各大洲也建成了横贯大陆的铁路……。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中国读者可以读到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或代议制可以对东方国家……发生影响。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近代史编》下卷
(2)依据所学知识,评价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
中国与“世贸”关系大事年表(部分)
阶段 |
时 间 |
概 况 |
1 |
1947年 |
关贸总协定在瑞士日内瓦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
2 |
1949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台湾当局占据关贸总协定中的中国席位。 |
1971年 |
总协定取消台湾的观察员资格。 |
|
3 |
198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申请。 |
1995年 |
世贸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员。 |
|
2001年 |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第143个成员。 |
(3)根据上表,为每阶段起一个名称。选取其中一个阶段,分析相关的历史背景。
(24分) 宪法(constitution)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自由人总数包括必须在一定年限内服役的人,但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地安人。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众议员人数以每3万人选出1人为限,但每州至少应有众议员1人。……合众国参议院由每州州议会选出2名参议员组成,参议员任期6年,每名参议员有1票表决权。
1820年第19条修正案:公民的选举权不因性别而受限。
(1)依据材料一,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局限性。参众两院的议员的选举办法主要平衡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序: 我们合众国人民,为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特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本宪法。
百度·百科:部分学者认为,由于美国各州的人口差异很大,而各州在地位上保持平等,因此美国宪法规定的修正程序导致少数人可以否决大多数人的决定.在极端的情况下,仅仅拥有美国4%人口的州可以否决90%以上的美国人的议案,但反对派认为这种极端情况并不会出现。但是,根据宪法规定,任何对于宪法修正程序的修改都需要通过新的修正案,这将会导致出现与第二十二条军规一样的情况。
曹华、胡风云《浅说1787年美国宪法的诞生》:美国宪法历时200多年而依然鲜活如初、充满活力。要知道,这200多年,美国国内面貌、社会结构、人口构成和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如此巨大的转变,又老又旧的美国宪法居然能够基本上在维持原貌的框架内,以不变应万变的姿态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这不能不说是人类政治史上一个奇迹。必须承认,美国的宪法及不断发展完善的宪政实乃美国一切发展的基础,而且,美国宪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是美国贡献给现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创新。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论证“1787年美国宪法是原则和妥协的产物,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典范性”的观点。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建国60年来的中国民主法治经历了奠基期(1949年10月—1957年6月)、挫折期(1957年6月—1966年5月)、灾荒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重构期(1976年10月—1997年10月)、成熟期(1997年10月—今)五个阶段,改变了中国长达几千年的专制制度,建立起了体现现代文明的民主政治和法律体系,为中国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结合史实,说明第一和第五阶段的依据,总结新中国民主法治的经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80年代以来,民主化潮流漫卷拉丁美洲,军人独裁者纷纷交出政权,让位给民选的文人政府。同时,民主化的潮流涌入东亚和南亚,菲律宾、韩国等实现了向民主的过渡。 “斯拉夫-东正教”地区的前苏联和东欧集团各国,一个接一个转向西方式的民主道路,并在“中东-伊斯兰教”地区引起强烈反响。正如L ·达尔蒙德所说:“当未来历史学家回首20世纪时,他们可能把这个世纪的最后四分之一视为现代文明史上最重要的民主躁动时期。”
——《道路、经验与警示: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
材料二: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李普塞特认为:“民主较多国家的财富、工业化、城市化程度和教育水平的平均数要高得多。”依次而降,是“民主较少”的国家和“独裁较少”的国家,而在“独裁较多”的国家这些指标处于最低水平。但也有许多学者对这种解释模式提出了挑战。特别是60~70年代,一些发展中国家在权威主义统治下获得了较高的发展水平。经济的高度发展与政治上的权威主义并行不悖。G.奥唐奈就曾向李普塞特的“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这一“乐观的等式”挑战。
——《当代发展中国家民主化前提的再思考》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亚非拉尤其是苏东国家出现大规模的民主化运动?其实质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社会经济越发展=政治民主的可能性越大”?说明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选择民主政治体制的发展模式?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埃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困,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财产资格。后来,克里埃尼图斯开了一家手工作坊,生产葡萄酒并销往市场。五年后,他的年总收入达到了280麦斗,跻身于第三等级。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公元前356年在泰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此次变法是中国战固时期各国改革中最彻底的改革,对战国末年泰国的崛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l)依据梭伦立法,跻身第三等级的克里埃尼图斯能享受什么政治权利?如果生活在秦国,依据商鞅之法,克里埃尼图斯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提高自己的社会政治地位?
(2)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剥夺贵族特权方面,采取了怎样不同的策略。
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请为上面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历史主题并加以评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东西部地区有关数据的统计
地区 |
土地面积(公顷) |
耕地(公顷) |
森林(公顷) |
东部 |
106410 |
27840 |
15934 |
中部 |
325010 |
47930 |
74749 |
西部 |
524980 |
19130 |
37946 |
材料二:中国中西部地区(包括东北)共21各省区,占国土总面积的四分之三,总人口的三分之二;根据探明储量:中西部地区占90%以上的煤,石油的67.44%,天然气的75.56%,可开发水资源占96.82%。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开发政策》
材料三: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大型的“准发达国家”板块——东部沿海地区,还有一个超大型的“新兴经济体”——中西部地区,中国两个板块的结合便产生了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张维为《中国震撼》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欧盟希望有一个统一的欧洲大市场。东欧国家有一亿多人口的庞大市场,与欧盟紧密相连,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素质较高且劳动力成本低。对中东欧国家来说,加入欧盟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实现国内各领域的转型,同时,国家间和解与信任的不断加强也有助提升地区稳定水平。欧盟东扩使俄罗斯的缓冲地带被冲破,战略空间被压缩。但欧盟东扩也面临着:如何定义欧洲和欧盟,即欧盟最终的疆界在哪里?欧盟成员国内部因经济发展的悬殊如何解决成员国的差异和分歧等问题。
——《欧盟东扩的历史与现实需求》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东西联动的中西部开发与欧盟东扩有哪些共同的因素?二者目标的主要差异性是什么?
(2)当欧盟东扩面临很多现实难题的情况下,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东西联动的板块结合为什么能产生1+1大于2的中国效应?
(3)由上史实,你能得出的主要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