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国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据此,你认为雨果的观点是:
| A.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和创造力 | B.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明起了保护作用 |
| C.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 D.中国传统发明缺乏发展成为生产力的土壤 |
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陈独秀表达的观点是()
| A.民主政治没有成功 | B.执政党和在野党争斗激烈 |
| C.国民没有民主政治的觉悟 | D.革命党人没有发动群众 |
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严复继承了黄宗羲的民主思想 |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
|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史学界对他的褒贬不一。有史学家指出,对中国历史发展来说,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 B.缔结《马关条约》以结束中日战争 |
| C.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 D.甲午战争中竭力维护北洋舰队 |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
| 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
| 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
量子论的诞生起始于一个什么问题的思考()
| A.物体的质量与运动的关系 | B.热辐射的能量变化 |
| C.物体运动的数学方式 | D.自然界的变异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