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40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制定的《国土计划设定纲要》中提出日本本土着重发展军事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机器工业;中国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和部分机械及轻工业;在中国华北,注重制盐和矿业的开发;华中允许某种限度的轻工业发展;内蒙古以发展羊毛业为主,华北发展棉花,华中则要限制生产可与日本农作物竞争的农产品。其目的是

A.强化中日地区间的经济合作物资交流 B.有步骤的在占领区推进工业化的进程
C.以日本的本土经济带动东亚经济发展 D.将占领区经济完全纳入日本经济体系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于是,欧洲开始采取措施改变上述局面,这些措施始于()

A.1951年 B.1952年 C.1967年 D.1958年

下列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
②日本将两极格局的瓦解视为自己跻身政治大国的良机
③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④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已经最终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A.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