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下旬,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到超强台风“鲇鱼”的袭击。图甲为10月22日12时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乙是该日沿海某测站测得的风向和风速分时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题。
10月22日正值我国农历九月十五,“鲇鱼”促使了沿海省份风暴潮的形成,受影响最明显的省份是 ( )
| A.广东 | B.福建 |
| C.海南 | D.山东 |
22日16时,“鲇鱼”中心位于这一测站的方位是 ( )
| A.东面 | B.南面 | C.西面 | D.北面 |
读图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列问题。
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农牧活动 ②距海远近 ③季风风向 ④纬度位置
| A.①③ | B.②③ |
| C.②④ | D.①④ |
甲地降水较丰富,与之关联的资源有()
①草原②水能③石油④森林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④ | D.②④ |
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的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荒漠化 | B.水土流失 |
| C.酸雨 | D.气候变暖 |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
|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 D.干旱和大风现象 |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建设巨大航运网 | 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
|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 | 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
| A.①② | B.②③ |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 B.汽车工业 |
| C.石化工业 | D.钢铁工业 |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 B.热量 |
| C.水分 | D.土壤 |
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 B.雨热同期 |
| C.冬季河流结冰 | D.水运发达 |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 A.河流流向 | B.海陆位置 |
| C.纬度位置 | D.盛行风向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 |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