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出现于
A.“食盐进军”时期 | B.“文明不服从”运动时期 |
C.二战期间 | D.二战结束后不久 |
尤尔根·哈贝马斯在《包容他者》一书中称“欧盟条约承认成员国的独立和主权,因此,欧盟有义务尊重每一个成员国的民族认同”,同时指出:“未来欧洲联盟的合法性,在于所有成员国的共同利益,而不在于欧洲的民族自决意识,一个单一的欧洲民族在政治上是不存在的。”材料认为
A.欧盟体现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
B.民族利益成为欧洲一体化的主要障碍 |
C.欧洲一体化进程艰难 |
D.欧盟以尊重成员国利益为主要目标 |
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A.美苏的直接对抗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C.冷战格局的扩展 |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学法律专业的课程对各国家的根本大法大多以“国家法”作为教学的名称,而1954年后则都一律改为“宪法”。导致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法律教育模式的影响 |
B.中国法律教育理念的成熟 |
C.新中国法制建设发展的影响 |
D.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确立 |
1971年7月6日,尼克松演讲时说:“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
B.改变策略,建立多极世界 |
C.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
1960年1月,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结束非洲之行后发表演讲:我看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这些国家的人们依赖着别的国家生存;十五年前这一运动风靡亚洲,今天非洲发生了同样的事情,变迁之风吹遍整个非洲大陆。这股风靡亚非的“变迁之风”推动了( )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B.两极格局的逐渐巩固 |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 D.美苏关系的持续缓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