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下图是元素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7 |
| B.元素X属于非金属元素 |
| C.该原子最外电子层达到了稳定结构 |
| D.X与金属Na形成的化合物为NaX |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到错误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 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由分子构成 |
| B.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 C. | 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一定含有碳元素 |
| D. | 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把金属 放入 溶液中, 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若放入 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则 、 、 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 、 、 | B. | 、 、 |
| C. | 、 、 | D. | 、 、 |
下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 B. |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 |
| C. | 该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 D. | 分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
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 A.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瓶底炸裂--铁丝没有制成螺旋状 |
| B. |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石灰水变质 |
| C. | 将表面未处理的铝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无明显现象--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
| D. | 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速率过慢--没用玻璃棒引流 |
2011年3月,日本福岛发生了核泄漏事故,核电站泄漏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中含有铯—137,过量摄入铯—137会使人的造血系统和神经系统受到损伤。已知铯—137的质子数为55,中子数为82,下列有关铯—137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铯—137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2 |
| B.铯—137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37 g |
| C.铯—137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5 |
| D.铯—137属于非金属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