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晶莹的瞬间
赵丽宏
那天下午,正在听肖邦的一段钢琴夜曲,弹奏者是钢琴大师鲁宾斯坦。飘逸澄净的音符优美地蹦跳着、流淌着,在我周围的空间发出晶莹透明的回声。琴声徐缓,如歌如诉,尽管优美,但谁也不能否认蕴藏在这歌声中的忧伤,这淡淡的美丽的忧伤轻轻扣击着听者的心情,使人如历梦幻,眼前仿佛出现许多遥远而迷人的故事,你是这些故事中的人物,你在这些故事中徜徉,在这引动故事中飘飞……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突然地,外面下起雪来,洁白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满了天空。此刻,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周围回响,钢琴的韵律和雪花的飘舞非常协调,仿佛是琴声在应和着飘飞的雪花缓缓流动,又像是雪花追随着钢琴的旋律翩然作舞。我凝视着窗外的雪,凝视着飘飞在天地间的这些洁净自由的自然精灵,记忆中一些和雪有关的情景浮现在眼前。
许多年前,也是在春节过后的一天,刚迈出中学校六的我,告别父亲,孤身坐上了北去的列车前往异乡。火车开出不久,就睛大雪。这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大的一场春雪,雪花铺天盖地落下来,很快就覆盖了大地,从车窗时望去,白茫茫一片。铁轨消失了,铁路两边的电线上也积满了雪,木头的电线杆竟然难负其重,纷纷倒伏在路边。火车不得不停在远离车站和城镇的雪原中。当时,我感到命运正通过这突然降临的大雪,向我发出了严峻而不祥的预兆。车窗外,看不到人,看不见路,只有雪花在灰色的天空中飞扬……车厢里一片抱怨声。在我周围烦躁不安的乘客中,只有一个人与众不同。别人怨天尤人,她却欢天喜地;别人唉声叹气,她却又唱又笑。这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她趴在车窗前,惊喜地看着窗外的大雪,嘴里大声地唱着:①“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她的歌单纯而滑稽。我看着这小姑娘,听着她的歌,竟忘记了面临的困境。小姑娘由她的母亲带着,她母亲是个三十来岁的少女妇,穿着朴素,神态安详,微笑地注视着快乐的女儿。女儿的快乐也感染了她,她微笑着回答女儿提出的关于雪的一个又一个问题。她回答不上,小姑娘就来问我,看着她天真活泼的脸色,我尽自己所能,尽量回答她的提问……我们的列车在原野中停了整整一天,那小姑娘一直兴致勃勃,用她的歌声和笑声给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晚上,母女俩互相依偎着安静入睡,即使面对着使旅途中断的冰雪。回想起来, 我和这对母女才讲了不多几句话,但她们却像茫茫雪原中一盆温暖的炭火,驱散了我的孤独、忧虑和烦躁。第二天早晨,火车开动了,我很快到达了目的地。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此后,每当我艰难地寻找着自己的道路时,心里就会响起那单纯明朗的歌声:②“雪花雪花,白白的雪花,像盐像糖,亮亮的雪花……”
就在我渲染在遥远而温馨的往事中时,窗外的大雪已经消失。那漫天飞舞的鹅毛大雪,突然地来,突然地去,犹如稍纵即逝的梦幻,而肖邦的钢琴夜曲,依然在我的周围回响,是那场大雪不绝如缕的美妙余韵。这早春的鹅毛大雪,尽管只是瞬间的闪现,但我很难忘记它们带给的遐想。我想,在喧嚣的生活中,有这样诗意的奇妙片刻,去放飞自己自由而宁静的心境是那么的好。                           (本文有删改)
第二段中写“雪花”,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文章为什么要两次写小姑娘的歌声?请结合上下文作简要回答。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们把肖邦的钢琴曲比作抒情诗,实在不是夸张,仅凭文字构筑的诗歌永远无法传达出这样的意境。
②在陌生的土地上,在白茫茫的雪原中,我怀着美好的憧憬留下了走向神龛和生活的第一行深深的脚印。
根据全文内容,指出标题中“晶莹”的具体含义,并分析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的题。
①英国《金融时报》解释说,所谓的“夏季诅咒”,是因为在夏季这几个月交易往往极为清淡,加上高管们外出度假,如果出现问题,市场可能会完全失控。
②事实也是如此,在这个夏天,除了证券市场行情惨淡以外,状况也不断发生,一会闹起了银行 “钱荒”拆借利率飙升,一会股市又出现“乌龙指”事件。
③没错,夏天除了飘飘的长裙和迷人的比基尼,更有金融市场的烦心事。
④在2012年的夏天,欧债危机不断扩散让欧盟焦头烂额;2011年夏天,美国遭遇国债违约危机,标普首次下调了美国国债评级;而2009年的夏天更加难熬,雷曼兄弟轰然倒塌,金融海啸一波比一波高;再往前推,1997年的夏天,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横扫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亚洲一些经济大国进入萧条期,一些国家的政局甚至开始混乱。
⑤经济学家们很早就发现,夏天的高温对股市也存在不利因素。比如台湾学者采用1997到2003年6年间的台湾每日股市和天气数据,研究气温对股市获利的影响。结果发现,摄氏29度是气温对股市收益产生影响的临界值,温度高于29度,获利将会大幅下降。
⑥那么夏天是如何影响金融市场的呢?《新帕尔格雷夫辞典:货币与金融》中关于“天气”词条有这样的描述:“天气被看作是很好的外生变量……天气对于评估金融市场的信息处理能力肯定是有用的。”经济学家们发现,人的情绪和感觉等心理因素在决策判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天气因素是金融投资决策的“情绪代理变量”,而情绪才是连接天气与收益回报的真正原因。
⑦经济学家霍华斯和霍夫曼认为,在高温条件下,人们可能变得歇斯底里或异常冷漠。另一位经济学家坎宁安也指出,在过冷或过热的天气中,人们变得不愿意帮助别人。攻击情绪增加将导致更多的冒险性,而冷漠则意味着不愿意承担风险。
⑧正是这些极端的情绪,最终导致了金融市场的紊乱,这也是“夏季诅咒”出现的最重要原因。
通读全文,概括本文的主要说明内容。(不超过20个字)
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说明方法() 作用:
选文第⑦段中加点词语“可能”能否删掉?为什么?
结合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据专家介绍,高温容易引发情绪障碍,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人的情感障碍发生率明显上升,这被称为“情绪中暑”,又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这种夏季情感障碍的发生,除了气温的变化以外,还与人的出汗多少,以及睡眠时间和饮食不足有关。”专家解释说,因为这时人容易出汗,加上睡眠和食欲不好,使得体内电解质代谢产生障碍,因而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令人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异常。(选自《新华网》)
(1)结合这则新闻和选文内容,概括出现“夏季诅咒”的最重要的原因。
(2)献计献策:为了降低夏季高温对人情绪造成负面情绪的程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阅读《倾斜65度的阳光》一文完成后面小题。(15分)
倾斜65度的阳光
孙道荣
①阳光穿过云层,越过前面大楼的楼顶,闯进了我们的办公室。阴雨连续了十来天,天空终于放晴了,这多雨的城市啊!
②他急匆匆走到我身边,向我请假,回家去一趟。我看看时间,下午两点一刻。每次,只要天气晴朗,他都会在这个时间左右,请上半个小时假,回家转转。我对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并不多,只知道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是个孤儿,是奶奶一手将他带大的。好在单位离他家不远,骑车十来分钟就到,所以,每次我都会准假,只是不太明白,他为什么总是选在这个时间回去,而且一定要在天气晴朗的日子?
③正好要到他家附近的一个单位谈一笔业务,我说:“那我们一起去吧,你顺便从家里转下来,然后我们一起去谈业务。”
④骑着车,拐进一条小巷,在一幢灰旧的居民楼前停下。四周都是高楼大厦,使得这幢老楼显得特别矮小。他说:“我家就在这里,进去坐坐?”我点点头。
⑤走进楼洞,眼前骤然一暗,眼睛一时都适应不过来。
⑥上到二搂,他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屋里很黯淡,里屋传来一个老太太的声音:“是林啊,你回来了?”他大声应道:“奶奶,是我,还有我的领导,也顺路来看看您。”
⑦他招呼我在客厅坐下,便匆忙走进房间,抱了一床被子,走到阳台上。然后,又回到房间,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慢慢走了出来。我站起来,向老人问好,老人颤巍巍地笑笑。
⑧他把奶奶搀到阳台上,将奶奶扶到躺椅上,躺下。我惊诧地看到,一道阳光正好洒在奶奶身上,那是从前面两幢高楼的间隙照射过来的。老人眯着眼睛,笑着说:“老天终于放晴了,今天的太阳真好啊!”
他仔细地帮奶奶压好被子又附在奶奶耳边说:“奶奶,天气预报说,后面几天都是晴天呢。等会您自己回房间时,小心一点啊。”
⑩告别老人,走出门。他说,因为前面的楼太高,阳光都被遮挡住了,每天只有下午2点半到3点半这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能透进一点阳光,照到阳台上。这个时间的阳光,与地面正好处在65度角。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腿脚也不方便,不能下楼晒太阳了,所以,只要天放晴,有太阳,他就会回家,帮奶奶在阳台上放好躺椅,铺好被子,然后把奶奶搀到阳台上,躺着晒晒太阳。
⑪原来这样。我重重地拍拍他的肩膀。难得他这么孝顺,这么细心,这么周到。
⑫他告诉我,小时候,他家前面的大楼,就一幢幢竖起来了,将他们家整个笼罩在阴影中,几乎常年见不到阳光。晾晒的衣服,其实基本上都是阴干的。时间一久,整个老楼,都散发着一股潮湿的霉气。但是,很奇怪,冬天他盖的棉被,却是暖暖的,蓬蓬松松的,弥散着一股阳光的气息。后来他才知道,只要天气放晴,有太阳,奶奶都会准时赶回家,将他床上的棉被,拿到阳台上晒晒。太阳能照到他们家阳台上的时间,只有那么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奶奶拿去晒的,总是他的棉被。那时候,奶奶刚退休,帮附近的人家做钟点工,她对雇主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天晴的时候,下午2点钟,让她回一趟家。
⑬他的眼睛,湿湿的。他说,小时候,他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从他身上,几乎嗅不到一点老楼的霉旧灰暗气息。他说,奶奶把所有能照到他们家的阳光,都照射到他的衣服和被子上了啊!他坚定地挥挥手说:“现在,我最大的目标,就是尽快买一套能经常晒到阳光的房子,让奶奶在阳光下安享晚年。”我相信他能做到。
⑭回头,前面大楼的影子,已经笼罩了这幢居民楼。我却隐约看见,另一束阳光,一直照射着它,温暖、明亮、持久。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指出选文第⑨段划线语句的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4分)
选文⑪段中我为什么“重重的”拍拍他的肩膀?(4分)
你怎样理解⑭段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不一样的爱
①有件事,让我特别感激我的父母,觉得他们了不起。长大后,我有时猜想,如果不是那样,我是否已经成为江洋大盗?
②那时候,我大概七八岁,和邮电大院里的孩子一起到郊外玩。在河滩上,我们欣喜地发现了大片的西瓜地,西瓜只有皮球大小。确认是西瓜后,所有的小孩都疯狂了。我们扑进瓜地,非常享受亲手摘瓜的感觉。我不知道别的孩子的情况,只知道我见了大的就扔了小的,最后留了两个比皮球大点的西瓜,反正糟蹋了不少。
③几个农民是包抄过来的,在呐喊声中,六七个小孩人赃俱获。在把我们押送回家的路上,农民一路恶声威胁,要给这帮小偷灌粪!这让我极度恐惧。在我的记忆中,这是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用天塌地陷形容那种绝望和自卑毫不为过。我们都知道自己错了,一个个垂头丧气,任凭农民愤怒宣判。六七个孩子排成一行,就那样以小偷的耻辱形象,被揪进了成人的世界。
④惨剧才刚刚拉开帷幕。除我之外,所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农民拿到索赔款的离去,都响起了鬼哭狼嚎般的家暴声。有个叫小梅的领头大孩子,竟然被她父亲吊起来用皮带抽。我心惊胆战地悄悄走过去,然后惊恐地溜走。她的哭叫声和被打时尖利的认错声,非常刺耳。一个院子里,到处是恐怖绝望的哀号,还有父母的怒骂和摔打的声音。
⑤我父母给了农民钱,一个西瓜两元,共四元。据说那时九块钱即一个人的月生活费。所以,索赔是巨额的,农民是用西瓜结子再生西瓜的方法计算损失的。我忐忑地等待父母对我的惩罚,但是他们始终谈笑自若,付钱的时候,还笑着调侃了我两句。然后他们就忙自己的事了。当我在院子里惊心游走,听着各家各户痛打孩子的惨烈之声时,我对自己命运的焦虑到了崩溃的地步。
⑥然而,我的事就这么过去了,后来居然成为我们家的一个笑谈和趣闻。开始我还无地自容,但我父母始终坦荡安然,他们的笑脸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在那个镜子里,我隐约看到了自己的健康纯净。
⑦可惜极度敏感的我,一直到很大才明白我父母的伟大拒绝。他们压根就不接受那些农民对小孩的严厉惩罚。我父母也许自己都不知道,他们与院子里其他父母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所给予我的有力呵护和巨大的心灵解放。
⑧如果事情相反,我想以我的年龄﹑我的个性,即使不逆反成为小偷,内心的扭曲也是难免的。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从不顾及孩子的感受的。
⑨当然,我父母也不是神仙,两个哥哥太捣乱的时候,父亲偶尔也教训他们。但是,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
阅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分)
→ 绝望自卑→→ 渐渐释然
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
文章结尾句说“我终生铭记的是我父母在我精神危机时刻的笑脸”。你是如何理解此句中“笑脸”一词的?(4分)
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把本文与《背影》和《我的母亲》作一番比较,我们会发现,三个家庭给予孩子的既有共同点――爱,又有区别。除了爱,三篇文章中的“我”各自从亲人那里学到了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不一样的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 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问题。
不卖
范春歌
(1)我有个朋友是收藏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民间工艺品。看了他琳琅满目的收藏品,很是羡慕。他曾得意地说,只要肯出大价钱,没有买不来的宝贝。
(2)那天朋友到家来小坐,进门直摇头,以为他淘宝看走了眼,一问,讲了这么件事。
(3)路上,他遇到一对抱着小孩操乡村口音的年轻夫妇站在天桥下问路,朋友也是个热心人,给指了路。但那对夫妇好像是第一次到武汉,尽管他说得很详细了,他们还是一副找不着北的样子。天冷,风大,小孩冻得直咧嘴。朋友拿出笔给他们简单画了个路线图。
(4)当那对夫妇要转身的时候,他忽然发现对方提的一个塑料袋里露出一对虎头鞋。虎头做得粗眉圆眼,古朴可爱,虎身的刺绣也十分少见,便动了心思,问对方能否卖给他。
(5)夫妇俩愣了一下,互相看了一眼笑道,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6)他又问,老人多大岁数了,夫妇俩说八十多啦。他摸摸虎头鞋说,二十块钱卖给我怎么样。年轻的夫妇只是说,孩子他太姥姥做的。
(7)他将虎头鞋拎到手里看了又看:五十块。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
(8)他有点发急地打断他们的话,掏出几张钞票:好,不说了,一百!
(9)年轻的夫妇没有接钱,从他手里拿过虎头鞋,俩人站在路边轻声商量着什么。他不甘心地喊:一百二十。
(10)朋友给我们讲到这里,因为激动脸都微微泛红,说当时真有些生气了,虎头鞋虽好,但就值这个价了,也应该是让这对乡村夫妻动心的价格,足可以给小孩买双上好的皮鞋。
(11)夫妇俩商量了一会儿,拿着虎头鞋微笑着走向他:师傅,你这么喜欢,就送给你好了。说实话,我们一路问路,就数你最热情,还给画张图。唉,怎么谢你好呢!
(12)这下该我的朋友愣住了。套句俗话讲,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夫妇俩将虎头鞋塞到他手里时,他不好意思了:我肯定要付钱,讲好一百二十块,一分不会少。
(13)夫妇俩说,这是孩子他太姥姥做的,不卖。
(14)朋友劝道,你们告诉老人,一双虎头鞋在城里卖了这么多钱,老人家不知会多高兴呢!
(15)对方笑了,女人说:太姥姥知道别人这么喜欢她做的鞋,要掏这么多的钱买,就很高兴了。你拿去给孩子穿,我们捎信让太姥姥再做,方便。
(16)听到这里,我和先生站起来,都想看看这双虎头鞋。
(17)朋友摊开双手:我没有拿,把虎头鞋给他们放进了塑料袋,说,你们告诉太姥姥,她的鞋漂亮极了,有个路人出了很大的价钱,你们都没卖。她老人家一定更高兴。
通读全文,理清文中故事的脉络,完成填空。
“朋友”想买虎头鞋→→“朋友”坚持买虎头鞋→
文中句子“夫妇俩有点不知所措:师傅,这是孩子他太姥姥……”有什么表达效果?
文章第三段有何作用?
文章的结尾仿佛尚不完整,请你来续写一个结尾,并说说你从朋友的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感悟?(续写不少于50字)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问题。
光污染——美丽外衣下的环境杀手
①现代社会,光照的不合理使用带来了一种可怕的灾难——光污染。对于污染,我们的思路是“先污染、后治理”。玻璃幕墙反射眩光带来的是“白亮污染”,亮度过大的夜景照明是“人工白昼”,娱乐场所的彩色光源构成了“彩光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覆辙?
②当许多人为美丽城市夜景感到骄傲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这些所谓的“不夜城”恰恰是光污染的重灾区。夜幕降临后,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闪烁夺目,令人眼花缭乱。有些强光束甚至直冲云霄,使得夜晚如同白天一样,即所谓的“人工白昼”。生活在“不夜城”里,人们夜晚难以入睡,人体正常的生物钟被打乱,导致白天工作效率低下。此外,城市内部生物多样性的消亡,很大程度上也是拜“不夜城”所赐。夜晚的华灯造成的光污染也给天文工作带来了阻碍,在远离城市的郊外夜空,可以看到两千多颗星星,而在大城市却只能看到几十颗。人工白昼还可伤害昆虫和鸟类,因为强光可破坏夜间活动昆虫的正常繁殖过程,光污染还会破坏植物体内的生物钟节律,有碍其生长。
③在美国大片中,我们常常看到灯火辉煌的纽约市中心。在电影画面的影响下,我们曾误以为:纽约是一座不眠的城市。其实,纽约市对夜间照明设计和规划有着严格的规定,像霓虹灯这种设施只允许集中建在时报广场周围,其他地方要么不允许出现,要么对面积和亮度进行限定。在时间上,霓虹灯呈现出不同的表情,节假日才会出现灯火通明的景象,而且凌晨两点后必须关灯。站在帝国大厦可以俯瞰纽约全城,只见中心商业区有一大片亮光,四周很多地方是黑漆漆的一片。
④作为普通民众,一方面切勿在光污染地带长时间滞留;另一方面应全民动手,在建筑群周围栽树种花,广植草皮,以改善和调节采光环境等等。国家要制定与光污染有关的技术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专家认为在我国城市夜景观建设迅速发展的时候,尽快制定景观照明的技术标准是必要的。另外,加强夜景观设计、施工的规范化管理也十分重要。我国目前从事灯光设计施工的人员当中专业技术人员很少,许多产生光污染和光干扰的夜景观是由不科学的设计施工造成的。据了解,天津市颁布了《城市夜景照明技术规范》,这是我国第一个有关夜景照明的技术规范。北京市在夜景建设中曾有一个“城市夜景照明工程评比标准”,但衡量光污染的方面只有简单的项目。大力推广使用新型节能光源。我国的照明比发达国家落后近50年,别的国家早就淘汰的光源今天我们仍在用。由于缺乏专业的设计人员,国内多数夜景照明不仅不节能,还十分刺眼,容易让人疲倦,与国际标准有一定差距。
⑤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智慧逐步解决困扰我们的光污染。
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2分)
面对日益严重的光害,我们难道又要重蹈覆辙
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根据你所了解的,举一例具体说明所谓的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及由此而造成的危害。(4分,除本文涉及的光污染)
假如要在非商业区的高速路旁,修建一座类似文中美国帝国大厦一样的地标式建筑,作为某跨国集团办公机构的总部。请你运用文中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尽量减少光污染的问题,提出你的建议并说明建议的原因。(至少2条)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