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的繁殖结果如下。
组合编号 |
Ⅰ |
Ⅱ |
Ⅲ |
Ⅳ |
Ⅴ |
Ⅵ |
|
交配组合 |
![]() |
![]() |
![]() |
![]() |
![]() |
![]() |
|
产仔次数 |
6 |
6 |
17 |
4 |
6 |
6 |
|
子代小鼠总数(只) |
脱毛 |
9 |
20 |
29 |
11 |
0 |
0 |
有毛 |
12 |
27 |
110 |
0 |
13 |
40 |
注:纯合脱毛♀,
纯合脱毛♂,
纯合有毛♀,
纯合有毛♂,
杂合♀,
杂合♂
(1)已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2)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
(3)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的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_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由AGA变为UGA d.由CGA变为UGA
(6)研究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_ 。
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上的一个16A区段,可影响果蝇眼睛的形状。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见下表,请分析回答:
16A区段 |
小眼数 |
眼形 |
基因组成 |
![]() |
779 |
正常眼 |
XBXB |
![]() |
356 |
棒眼 |
XBBXB |
![]() |
68 |
棒眼XBBXBB |
(更明显) |
注:1.表示16A区段。
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________。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
(2)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的果蝇做亲本。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BXB,如图所示。已知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致死,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连锁。请依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棒眼雌果蝇(XdB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性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雄果蝇占________。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出现新的隐性致死基因P,某科研小组做了以下实验,请补充完善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用棒眼雌果蝇(XdBBXB)与之杂交得F1,从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若________则说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若________则说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
某种雌雄同株植物的叶片宽度由等位基因(D与d)控制,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下图是花瓣细胞中色素形成的代谢途径示意图。某科学家将一株紫花宽叶植株和一株白花窄叶植株进行杂交,F1均表现为紫花宽叶,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中有315株为紫花宽叶、140株为白花窄叶、105株为粉花宽叶。请回答下列问题:
A基因 B基因
↓ ↓
无色物质粉色物质紫色物质
(1)图示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叶片宽度这一性状中的________是隐性性状。控制花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3)若只考虑花色的遗传,让F2中全部紫花植株自花传粉,在每株紫花植株产生的子代数量相等且足够多的情况下,其子代植株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其中粉花植株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控制花色与叶片宽度的基因在遗传时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________。F1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
(5)某粉花宽叶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白花窄叶植株,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后代中宽叶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某果蝇的基因组成如甲图所示,观察该果蝇的某器官装片时发现了如乙、丙图所示的细胞。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乙甲丙
(1)丙细胞的名称为________,其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的对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3)
请在如图所示的坐标系中绘出甲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曲线。
(4)与甲→乙过程相比,甲→丙过程特有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________。
(5)果蝇眼色的基因(红眼W,白眼w)位于X染色体上,该果蝇与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若后代出现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白眼个体,则是由于亲代________(填“雌”或“雄”)果蝇在进行减数第________次分裂时出现异常。
图1中甲~戊是细胞分裂示意图,图2为某一细胞中DNA数目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图2
(1)若这些细胞取自同一生物,图1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__,图2所示细胞分裂的各段中含有染色单体的区段有________(根据虚线字母填写)。
(2)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图1中丁所示细胞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3)孟德尔发现的遗传定律发生在图示细胞中的________细胞,若要通过该动物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通常选用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提供的细胞。该细胞应处于图2中的________段才具有受精能力(根据虚线字母填写)。
(4)若图2表示该动物体内的一个细胞进行细胞分裂的全过程,细胞在BC段发生了显性突变,则该突变________(填“能”或“不能”)传给下一代。
(5)图2为细胞中DNA变化的过程示意图,请用箭头将图1中的细胞按顺序进行连接________________。
河北杨是我国西北地区耐干旱、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树种之一。但因繁殖困难,导致种苗供应不足。为研究不同基质(其中珍珠岩透气性好但缺乏营养)和不同浓度的萘乙酸对河北杨扦插生根的影响,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步骤如下:
①剪取1年生未萌发的河北杨种条,按级分别剪取插穗,插穗长20cm,切口上平下斜,上端留1~2个芽;
②选择相同级的插穗捆成束,每束20根,每个处理选用相同级的插穗15束共300枝;
③把插穗放在浓度分别为400 mg/L,600 mg/L,800 mg/L的萘乙酸溶液(NAA)和清水中浸泡30 min;
④将经过处理的插穗在不同基质中进行扦插,60d后,各处理随机抽取100枝观察统计,结果如下表明。
请分析上述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基质 |
NAA浓度(mg/L) |
生根插条数 |
平均根长(cm) |
平均生根数(条/枝) |
生根率(%) |
|||||
50%园土+30%河沙+20%珍珠岩混合 |
400 |
69 |
2.6 |
6 |
69 |
|||||
600 |
85 |
3.1 |
13 |
85 |
||||||
800 |
43 |
1.5 |
8 |
43 |
||||||
清水 |
7 |
0.2 |
3 |
7 |
||||||
100%田园土 |
400 |
43 |
1.9 |
3 |
43 |
|||||
600 |
65 |
2.3 |
8 |
65 |
||||||
800 |
33 |
1.0 |
5 |
33 |
||||||
清水 |
2 |
0.1 |
1 |
2 |
||||||
100%珍珠岩 |
400 |
61 |
2.3 |
4 |
61 |
|||||
600 |
79 |
2.9 |
10 |
79 |
||||||
800 |
37 |
1.5 |
6 |
37 |
||||||
清水 |
5 |
0.1 |
2 |
5 |
||||||
(1)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至少答2点),步骤①中每个插穗上都留有1—2个幼芽,其作用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个处理选用300枝插穗,最后随机计算平均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已知插条一旦离开母树扦插以后,水分的供应主要依赖于切口处吸收,而蒸腾失水量往往超过吸水量,且直射光线常造成土壤干燥和插条灼伤,因此扦插后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表结果可以得出如下初步结论:
①浓度为________的萘乙酸促进河北杨插条生根的效果较好,其促进机理主要是促进根原基细胞的________。
②本实验的各种处理中,对河北杨生根具有最佳促进作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试从培养基质的角度分析的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