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1月《农商公报》记载,“济南棉花之行情,日日变动。其原因,一方为需要供给之关系,他方为占输出棉花之大部分者,首日本,因之大阪行情时时变动,故济南市场亦因之受影响焉。济南重要之花行,有每日致电大阪询问行情者。”这反映出
A.中国已沦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部分 |
B.中国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由日本决定 |
C.中国近代农产品生产的商品化、专门化趋势日益明显 |
D.中国政权和海关半殖民地化的现实状况 |
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律主要的进步性在于( )
A.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
B.消除了贵族与平民矛盾 |
C.调解了罗马与被征服民族关系 |
D.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十二铜表法》第十一表规定“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仅仅四年之后,该条款即被废止。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外事裁判官的司法判决 |
B.借鉴了外邦人的法规 |
C.平民与贵族的斗争和妥协 |
D.广大奴隶的持续反抗 |
“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 )
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 D.思想一统,法律至上 |
“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希腊( )
A.民主政治发达 |
B.人文思想盛行 |
C.受东方文化影响 |
D.商品经济发达 |
“在正式确定继承人之前,柏拉图对亚里士多德进行了一次考核,看他是不是接受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真传。结果,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
B.“认识你自己” |
C.“知识即美德”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