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皇佑二年(公元1050年),范仲淹在杭州知州任上遇到“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范仲淹创造性的实施了“荒政三策”。一是兴土木,以工代赈。因饥岁工价至贱,正是营造的好机会,又解决了饥民流离失所之苦。二是利用杭州人好佛事、善旅游的习俗,大兴旅游业。一时间饮食、住宿、贸易等服务行业都需要劳动力,大增就业者数万人。三是引四方粮商昼夜进粮,结果杭州城粮食爆满,粮商只好降价,百姓大大得益。范仲淹的“荒政三条”条条见效。其经济学道理有
①物价水平是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就业是民生之本,对社会生产有重要意义
③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变化影响
④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劳动者求职 价格政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09年11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定到2020年我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和行动。据此回答34~35题。
人类不是气候的主宰者,而是依存者。人与气候的关系是互动的,因此也应该是友好的。这从哲学上来说 (  )

A.人们在实践中逐步加深了对自然、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B.虽然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但还不能摆脱大自然的束缚
C.人与气候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D.人类应该善待大自然,大自然也应该善待人类

我国政府从本国国情和长远利益出发,本着对世界人民福祉高度负责的精神,制定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和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哲学上讲说明 (  )

A.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D.规律是客观的,能被人们改变

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就认识到什么程度”。这说明 (  )

A.客观条件妨碍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
B.认识客观事物是时代的要求
C.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D.人的认识能力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人们对日食的认识过程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意识不能反映客观事物 
②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③人们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真理是在与谬误作斗争的过程中获得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2009年入秋以来,我国大部地区持续高温少雨导致部分江河湖库蓄水不足,水位降低,对水上航运、水力发电、人畜饮水及农业生产等造成了严重影响。人类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进行天气预报,趋利避害,却无法控制天气。人类无法控制天气,是因为 (  )

A.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B.自然界具有物质性,其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无能为力
D.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借用别人的智慧来做事,因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从哲学角度,这句话强调的是 (  )

A.做事要考虑事物的联系,割裂那些不利的联系
B.做事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各种有利条件
C.任何事物都包含利与不利两个方面
D.认识都是正确有用的,要善于借用别人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