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对这句话的解读,一种说法是人们只有在首先满足了自己基本需求的前提下,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其中也包括政治参与活动。这种解读说明( )
A.政治参与活动是建立在其他活动的基础之上的 |
B.生存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树立政治参与意识 |
C.政治参与态度和行为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
D.发展经济是公民政治素养提升的唯一途径 |
孟子幼时,其母为有利于他的成长,曾三次搬家,择邻而居。“孟母三迁”的故事,主要表明
A.个人活动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
B.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 |
C.个人活动要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
D.个人活动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
某高校一毕业班共有56名毕业生,在求职简历中,却出现了39名“班长”、17名“学生会主席”,引起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质疑。对这一现象正确的看法是
A.毕业生制作简历不诚信不足为怪,因为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 |
B.简历掺水并没有直接损害他人的利益,属于个人的正当行为 |
C.诚信是公民的起码道德,缺乏诚信将导致社会陷入信任危机 |
D.社会竞争环境存在某些不公平现象,部分学生简历掺水值得同情 |
中华文明素有“天人合一”、“与人为善”、“厚德载物”精神传统,这种价值取向至今都
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因为它们
①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 ②是一个人命运的决定因素
③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④是一种社会意识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愚公移山”与“田忌赛马”这两个故事共同包含的哲理是
A.事物数量的增减引起质变 | B.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
C.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 D.构成事物的成分由于结构和排列秩序上的变化引起质变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这体现了
A.社会变化总是循环往复的 | B.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 |
C.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D.社会发展是有规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