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客感
黄景仁
只有乡心落雁前,更无佳兴慰华年。
人间别是消魂事,客里春非望远天。
久病花辰常听雨,独行草路自生烟。
耳边隐隐清江涨,多少归人下水船。
注:黄景仁:清代诗人,35岁客死他乡。其短暂的一生,大都是在贫病愁苦中度过的。他所作的诗歌,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的情怀。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简要分析。
这首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闻邻船吹笛
杨 基
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
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
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
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落陇头花!
【注】 分:料,料想。
(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与结尾处的景物描写相呼应,寄寓了诗人深厚的情感,营造了优美的意境。 |
B.第三句写笛声由“楚调”转为“吴音”,其中暗含了吹笛人的内在情感。 |
C.末尾两句情味深长,“折柳”含伤别之意,“陇头花”即“陇头梅”,含思念之情。 |
D.这首诗的体裁为七言古诗,语言质朴无华,意蕴丰富,感人至深。 |
(2)本诗以“闻邻船吹笛”为题,表现了诗人闻笛的多种感受,这些感受是什么?
答:
(3)这首诗开头两句“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与《琵琶行》中的诗句“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都有景物描写,两处写景,作用有何不同?
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①。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①谢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十分欣赏,彻夜长谈。袁宏得到谢尚的赞誉,从此名声大振。
(1)下列诗句与这首诗第二联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最相近的一项是( )
A.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D.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2)这首诗中的“空”字对颈联的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
(3)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答: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回答后面问题。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1)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代乐府诗,回答后面问题。
苦寒行
南宋刘克庄
十月边头风色恶,官军身上衣裘薄。押衣敕使来不来?夜长甲冷睡难着。
长安城中多热官,朱门日高未启关。重重帏箔施屏山,中酒不知屏外寒。
(1)从本诗中可以看出南宋边疆的官军生活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春夜闻笛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这两首诗写的都是夜闻笛声,笛声所引发的情感相同吗?请作简要分析。
答:
(2)第二首诗题为“闻笛”,但诗歌的前两句却写了登城所见之景,你如何理解这种艺术处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