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产生的性状是隐性的 |
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
C.自然状态下突变率是很低的 |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两人在空腹状态下,同时一次性口服葡萄糖100g后,每隔1h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结果绘成以下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a、b分别代表糖尿病人和正常人 |
B.a在1~2h氨基酸合成增加 |
C.b在1~2h蛋白质分解大量减少 |
D.b在2h后下降是由于血糖氧化分解所致 |
根据下图判断,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中①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液和c液 |
B.红细胞所携带O2至少需经过6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③利用 |
C.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c液会增多 |
D.若图为肝脏内环境,则肝炎病人化验需取图中c液 |
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结果如图。据图判断,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与d3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 |
B.与d2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ATP多 |
C.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代谢产物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 |
D.d1、d2、d3浓度下蓝藻产生O2的场所均为类囊体的薄膜 |
水稻非糯性(Y)对糯性(y)为显性,抗病(R)对不抗病(r)为显性。用非糯性抗病和糯性不抗病的两纯种水稻杂交,让F1自交3代,在自然情况下,基因频率的变化是
A.Y逐渐增大、R逐渐增大 |
B.Y基本不变、R逐渐增大 |
C.Y基本不变、R基本不变 |
D.Y逐渐减小、R逐渐减小 |
下列有关生长素发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向伸长区传递某种“影响”,使胚芽鞘向光弯曲 |
B.鲍森·詹森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
C.拜尔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
D.温特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