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对黄金的渴求
C.航海造船技术的发达 D.旧商路的阻塞

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 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这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A.禁止走私贩运 B.抑商、禁海
C.重农抑商 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

明朝时,杭州张翰的祖先“购机一张,织诸色帛,备极精工,每一下机,人争鬻之,计获利当五之一,积两旬复增一机,后增至二十余……自是家业大饶”;另一碑刻资料记载:“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上述资料反映的现象是()

A.明朝中后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明朝中后期纺织业已经比较普遍使用了机器
C.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
D.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工业繁荣

张某是生活在唐朝中期扬州近郊的农民,他遇到的情况()

A.空暇之余,与家人一起纺棉织布,制做冬天的衣物
B.采用新的生产工具曲辕犁,粮食产量得到提高
C.农闲时去集市卖点农产品,换取银钱和纸币
D.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开始添置彩瓷装饰房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