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怍品,完成下题。
成名作家
[加]乔治·J·康登
霍华德醉心于小说创作,自诩为作家。这些年来,他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主要精力用来创作。霍华德写出五部作品,可都被出版商退了回来,这让他受到巨大打击。
霍华德决定自杀。这天清晨,他带了把手枪只身走进公园。
在准备自杀之前,他做了精心的安排。他在衬衫的胸前口袋里塞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自杀原因。
霍华德从口袋里拔出枪,慢慢地将枪举起,对准了自己的头部。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声响,就像飞蛾撞上了电蚊拍时发出的那种声音。只见一个光球出现在他前面三米处.这团光球闪烁着,越变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胡子拉碴的胖男人站在那里。霍华德慌忙把手枪放回口袋里。这个胖男人四处张望着,看见了霍华德,便对他笑了笑,说:“我来自未来,是通过时问机器来到你所在的时代。我叫麦克。你呢?”
霍华德说:“我……我叫霍华德,是一个作家。”
这个胡子拉碴的胖男人盯着霍华德看,用力地拉着自己的右耳垂,似乎在回想着什么事情。突然,胖男人惊呼:“是那个大作家霍华德吗?怎么可能?哇,我真是太荣幸了,先生,我从没想到过我居然会有幸遇见您。”
霍华德有点兴奋了,他急切地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听说过我?”
胖男人十分激动,语无伦次地比划着说:“在我们那个时代里。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要背诵您的作品,还有许多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广场,你对人类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华德有点疑惑地说:“可是我的作品还从来没有正式出版过呢。”
胖男人说:“还没出版?怎么可能?不,等等,我明白了,我一定是走过头了。是这样的,到目前为止,你的天才还没有被发现。历史上很多天才,在一开始都不顺利,直到后来……”
霍华德激动得全身颤抖,热泪盈眶。渐渐地,他终于镇定下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尝试,我已经放弃希望了,如果不是你今天出现在这里,我现在已经自杀了。现在我知道了,一切都会有转机。我的天哪!我将会天下闻名!谢谢你,麦克先生,太感谢了!”
突然,又响起了和刚才一样的声音,又有两个光球出现在面前,然后光球变成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胖男人,胖男人推开他的手,恼怒地看着他道:“别碰我!我是麦克,宇宙的统治者。”
第二个人将手伸到腰部,握着一个像武器一样东西的柄部,他的同伴阻止了他,然后转身对着胖男人弯腰鞠躬,谦卑地说:“请原谅,大人阁下,您在精神病院里的臣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盛宴,我们都发誓效忠于您,敬请您大驾光临。”
“为什么你不早说呢?” 胖男人说,“那好吧,我们走。”他转过身来和霍华德挥手道别:“再见,亨利。”
一阵声响,这三个人的身上微光闪闪,然后就都消失了,只留下霍华德一个人呆立在那里。霍华德这才反应过来,那个胖男人是从未来的精神病院逃到霍华德的时代,现在,他被精神病院的人带回去了。怎么能相信一个精神病人的胡话呢?霍华德心灰意冷。
突然,一声枪响,惊起了一群鸽子。霍华德还是自杀了。
后来,警方根据霍华德衬衫里的遗嘱找到了他自杀的真相,在整理霍华德遗物时发现了他的五部小说。这事不胫而走,记者们纷纷涌向警局,这事情成了这个城市的头条新闻。霍华德的作品因此被出版商当成噱头,奉为至宝。令每个人都大吃一惊的是,此书出版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大伙儿评价很好,成了非常火的畅销书,霍华德真的成了一个知名的作家。
(选自2013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从首尾两段文字看,小说主人公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结合小说内容,简析主人公霍华德性格的主要特征。
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有哪几次转折?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结合小说全文,请探究文题“成名作家”中蕴含了哪些深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让某些水果和蔬菜呈现丰富的红色、紫色和蓝色的天然色素
能起到强效的抗癌作用。
在茄子、红甘蓝和欧洲越橘等食品中发现的这些色素化合物能限制癌细胞的生长,在一些情况下还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同时不让健康细胞受损。
这项研究将有关人类癌细胞的实验室检测同动物实验加以结合,以观察富含色素的食品是否能影响动物的癌症发展状况。
拥有较高天然色素水平的食物在减缓癌细胞的生长方面效果最明显。在实验中,紫玉米和北美沙果阻止了结肠癌细胞的增长,并杀死了20%的这类癌细胞。含有较少天然色素的食物,如小萝卜,则使结肠癌细胞的增速降低了50%~80%。
这些发现有助于科学家揭开给予水果和蔬菜抗癌特性的重要成分的真面目。
这些色素属于一种叫做花青素的抗氧化剂。由于色素不容易通过血流吸收,它们会经过胃来到肠道,在这里被周围的组织吸收。
科学家认为,它们能幸存到肠的后端可能对它们的抗癌作用至关重要。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植物营养专家莫妮卡·朱斯蒂领导的研究人员从各种具有深红、蓝色或紫色的水果和蔬菜中提取了花青素,并将它们加入到含有人类结肠癌细胞悬浮液的试管中。
当这个团队计算需要多少提取物才能将癌细胞的增速减少50%时,他们发现从紫玉米中提取的花青素是最有效的。北美沙果和欧洲越橘也具有相当的效力,而小萝卜的花青素则需要前两者9倍的数量才能达到同样效果。
在第二项实验中,研究人员给患有结肠癌的小鼠喂食含有从欧洲越橘和北美沙果中提取的花青素的食物。同另一个没有喂食花青素的小鼠参照组相比,喂食组的结肠癌肿瘤缩小了60%~70%。
朱斯蒂说:“富含花青素的所有水果和蔬菜都具有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化合物。”
(选自2007年8月23日《参考消息》)
5.根据文意,下列对“花青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青素是一种天然色素,它们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使得水果和蔬菜呈现红色或蓝色的色调。
B.花青素是一种能起到强效抗癌作用的天然氧化剂。
C.从紫玉米中提取的天然色素属于花青素,它在减缓癌细胞的生长方面效果最明显。
D.在茄子、红甘蓝和欧洲越橘等食品中发现的色素化合物其实就是花青素。
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使深红、蓝色或紫色水果和蔬菜具有备抗癌特性的惟一原因是其中含有花青素。
B.茄子、红甘蓝和欧洲越橘等食品中的天然色素能完全杀死癌细胞,同时不会伤害健康细胞。
C.色素不易被血液吸收,而是经过胃部组织吸收,到达肠道的后端,从而起到治疗结肠癌的作用。
D.美国科学家把有关人类癌细胞的实验室检测和小鼠实验相结合,观察到富含色素的食品能起到良好的抗癌作用。
7.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对绿色食品而言,红色和蓝色的果蔬更有抗癌效果。
B.食物中天然色素含量的高低与阻止癌细胞增长的效力成正比例关系。
C.美国已经对结肠癌患者进行了临床治疗,吃了含有从欧洲越橘和北美沙果中提取的花青素的食物的患者结肠癌肿瘤缩小了60%~70%。
D.所有富含花青素的水果和蔬菜都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潜力无限的“白色生物”
徐新明
生物技术的发展引人注目。以玉米和小麦为原料制成塑料和纤维的新技术,将在全球掀起一场资源和环境革命。
2006年4月,法国产业革新部发表公告,为推动产业技术革新,政府将实施六大计划,其中就包括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该计划被政府概称为“生物淀粉计划”,其最终目标是将谷物的淀粉精制后开发出具有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即研制出跟石油制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在生物技术的世界里,制药产业被称为“红色生物产业”;农业被称为“绿色生物产业”;现在,人们把大量用于工业产业的“谷物粉末”称为“白色生物产业。”
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为各类替代石油的技术开发开辟了广阔的领域。世界上许多大企业都在发展壮大各自的“白色生物产业”。据测算,2010年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扩展到1 250亿美元。预计该产业占整个化学产业的市场率将达到10%。现在已经达到770亿美元的规模,占整个市场的7%。大部分白色生物产业将占领生物酒精等生物燃料市场。
生物界最有影响的组织欧洲生物产业联合会现任会长西布斯认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崛起也为欧洲的复兴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和难得的发展良机。欧洲的目标是,用谷物淀粉制作轻软坚硬的新材料。迄今,“生物淀粉计划”中各项具体任务尚没公开。但纤维、塑料包装和道路铺设等产业部门却对此计划情有独钟,并联合起来组成了新的化工企业。按照“生物淀粉计划”的框架,到2010年,将成立若干家生物精品研发所,并立刻投入开发研究工作。
目前,在白色生物产业的实用化领域独占鳌头的企业,首推美国谷物营销商卡基尔公司属下的某环保公司。该公司用玉米为原材料生产出来的树脂,己被沃尔玛和戴尔等公司用来作为包装材料。用玉米为原料制出的“生物PDO”系列产品独领风骚,据杜邦公司负责人布林克古博士讲,他们推出的“生物PDO”系列产品中的一种命名为“索罗纳”的纤维,质量上可与用石油原料制出的纤维相媲美,前者更为柔软和轻巧,不仅富有伸缩性而且便于着色。再者,生物PDO系列产品,还可以作为增粘剂广泛应用于雪花膏里防止手皮肤皲裂和应用于体臭防止剂。
白色生物产业的各类产品将应运而生。意大利诺克门特公司推出的一种命名为“马特比”的产品,就是从玉米、小麦、大豆的淀粉中提取材料制出替代型塑料制品的。2006年在都灵举办的冬奥会上,便选用了由“马特比”生物原料制造的一次性玻璃杯。美国轮胎大亨克特耶公司制造的“生物轮胎”,其中部分材料也应用了“马特比”原材料。该生物轮胎的特征是,比橡胶轮胎更加适宜路面的柔和性,大大降低了燃料费和减少了噪音。
白色生物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咄咄逼人态势令世人刮目相看,其发展潜力值得人们期待。
(选自《百科知识》2007年8月)
5.从原文看,下列对“白色生物产业”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生物产业是以谷物淀粉作为原料,旨在开发与石油产品同等质量的石油精制代用品的产业。
B.白色生物产业生产重点在于研制跟石油产品一样质量的谷物制的合成纤维和塑料等。
C.白色生物产业风起云涌,短短几年工夫,业已占据整个化学产业市场的10%。
D.白色生物产业用途广泛,纤维、塑料包装和道路铺设等都是它发挥作用的重要领域。
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白色生物产业是推动产业技术革新的一项生物技术工程,它的研究开发将会催生一场资源与环境的大革命。
B.白色生物产业在农业和工业两大产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工业原料不足的问题将因之而彻底改变。
C.白色生物产业的市场规模将日益扩大,在化学产业领域则尤其突出,而其中的重点又集中在生物燃料上。
D.白色生物产业研制出来的一些产品已经在生产与生活中得到了运用,并且较传统原料制造的产品更具优势。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源不足、环境污染等困扰人类的问题催生了生物技术的高速发展。
B.欧洲的工业产业将会因为白色生物产业的兴起而起死回生。
C.白色生物产业计划被法国政府命名为“生物淀粉计划”,是因为其原料为生物淀粉。
D.白色生物产业的研究尽管已经拉开了帷幕,但大规模实用化还需要一段时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黑洞计算机(节选)
  如果任何一块物质都可看做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一个黑洞就正是一台压缩到最小尺寸的计算机。
随着计算机的缩小,其部件之间的相互引力就增大,直至最终增大到没有物体能够逃逸出去。黑洞的尺寸(称为Schwarzschild半径)正比于它的质量。
一千克质量的黑洞有着大约10-27米的半径(一个质子的半径是10-15米)。压缩后的计算机并未改变其能量内容,因此它能像以前一样每秒执行1051次运算。发生改变的仅是它的存储容量。当引力小到可忽略时,总存储量正比于粒子数,也正比于体积。而当引力起支配作用时,它使各粒子之间相互联结,因此它们整体上所能存储的信息容量就较少。一个黑洞的总存储容量正比于它的表面积。20世纪70年代,霍金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Jacob Bekenstein计算一千克质量的黑洞能够记录大约1016个比特的信息,比压缩前要少得多。
因为存储的信息量少,黑洞是个快得多的处理器。它传递一个比特所用的时间是10-35秒,等于光从计算机一边传到另一边所用的时间。因此,较之高度并行的极端掌上计算机,黑洞是个串行计算机,它的行为如同一个独立的单元。
黑洞计算机将怎样实际运行呢?输入是不成问题的:只要将数据以物质或能量的形式编码,然后投入到黑洞内即可。通过适当制备投入黑洞的物质材料,黑客将能够为黑洞执行任何所需要的计算编制程序。一旦物质进入黑洞,它就永远消失了——所谓的“穹界”(event horizon)划分了一去不返的分界线。垂直落下的粒子彼此相互作用,在到达黑洞中心之前的有限时间内执行着运算。这个中心就是引力奇点,粒子到此则不复存在。物质在奇点处被挤压在一起,究竟发生了什么,这要取决于量子引力的细节,目前对此尚未可知。
黑洞计算机的输出采取霍金辐射的形式。如果一个一千克质量的黑洞放出霍金辐射,为了维持辐射能量,其质量将迅速衰减,在10-21秒内完全消失。辐射的峰值波长等于黑洞的半径,对于一千克质量的黑洞,这一波长等于极强烈的伽马射线的波长。粒子检测器能够俘获并解码此辐射,为人类所用。
霍金对于黑洞辐射的研究,使他的名字跟这一辐射连在了一起。他推翻了人们认为没有任何东西可逃出黑洞的传统知识。黑洞的辐射速率与其尺寸成反比,因此,诸如星系中心的那些大黑洞的能量损失,比它们吞噬物质要慢得多。然而,在将来实验人员可能在粒子加速器内创造某些微小黑洞,这些黑洞将随着一阵辐射而爆炸。一个黑洞可不被看做是固定的物体,而被看做是以最大可能速率执行运算的物质的短暂集合。
5.下列关于黑洞计算机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黑洞计算机是把黑洞这种固体的物质,看做以最大可能速率执行运算的物质的短暂集合。
B.黑洞计算机的体积越小,其部件之间的相互引力就越大,黑洞的体积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C.如果把一块物质看做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一个黑洞就正是一台压缩到最小尺寸的计算机。
D.黑洞计算机输出辐射的峰值波长等于黑洞的半径,因霍金对于黑洞辐射的研究而被命名为霍金辐射。
A.一千克质量的黑洞计算机压缩后,其能量内容和存储容量没有发生改变,仍能像以前一样每秒执行1051次运算。
B.黑洞计算机的体积越大,其存储容量也就越多。总存储容量正比于粒子数,也正比于体积。
C.当引力起支配作用时,黑洞上所能存储的信息容量就较少,是因为各粒子之间相互联结,表面积减小。
D.七十年代,霍金和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的Jacob Bekenstein通过计算证实黑洞所能记录的信息在压缩前后是不同的,总能量内容正比于它的表面积。
7.下列关于黑洞计算机的运行,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黑洞计算机的输入是将数据以物质或能量的形式编码,然后投入到黑洞内。投入物质越少处理的速度就越快。
B.粒子在黑洞计算机内垂直落下的过程中,一直进行着快速计算,当进入引力奇点后,就永远的消失了。
C.黑洞计算机以霍金辐射的形式进行输出,辐射极其强烈的伽马射线,被粒子检测器俘获并解码,为人类所用。
D.黑洞的辐射速率与其尺寸成反比,因此,有些较大的黑洞吞噬物质速度越慢,其能量损失就越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微波武器
  微波是一种能在真空或空气中直线传播,波长很短(1毫米~1米)的高频电磁波,具有传播速度快、穿透力强、抗干扰性好、能被某些物质吸收等特点。微波武器又叫射频武器或电磁脉冲武器,它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去攻击和毁伤目标的。由于其威力大、速度高、作用距离远,而且看不见、摸不着,往拄伤人于无形,因此,被军事专家誉为高技术战场上的“无形杀手”。
  微波武器的工作机理,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物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其特点是不需要传热过程,一下子就可让被照射材料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使之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烧毁材料。较低功率的轻型微波武器,主要作为电子对抗手段和“非杀伤武器”使用;而高能微波武器则是一种威力极强的大规模毁灭性武器。
微波武器是隐形飞机的克星。这主要是由隐形飞机自身的设计特点造成的。 隐形飞机为了达到隐形目的,需要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这样就必须采用电传操纵系统、推力矢量系统等先进技术,才能解决飞机的纵向和横向安定性、操纵性等问题,因而比其他飞机对机载电子设备的依赖程度更高。另外,为了改善全机的防探测效果,它们的结构和外表通常都要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以便大量吸收雷达波能,不使之反射回去,这是隐形飞机能够“隐身”的原因之一。但是,事物终究一分为二,有所长则必有所短,由于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能大量吸收雷达波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这就铸成其自身的致命弱点,自招“杀身之祸”。当隐形飞机被微波武器发出的高能电磁波照射到时体会由于过量吸收微波能量而产生高温,轻则因瞬间加热而失去控制,重则整架飞机都会被烧毁、熔化。另外,微波武器不是采用“点”的攻击方式,而是强调“面”的攻击效果,隐形飞机无论如何“隐形”,只要在一个区域内被罩住,都难逃“天罗地网”。
目前,国外微波武器已发展到实用阶段,如俄罗斯的电磁脉冲弹和英国的微波炸弹均能将大功率、不可见的电磁辐射短脉冲发送到较远距离上,用来破坏敌方的坦克、导弹、飞机以及通信和电子设备等。军事专家们预测,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不断发展,电磁武器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会越来越广泛。
5.下列对“微波”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微波包括电磁波、射频和电磁脉冲。
B.微波能被飞机各个部件所吸收,因而能够毁伤飞机。
C.不管有没有空气,微波都能够直线传播,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D.微波这种波长很短的高频电磁波能快速传播、不受其他任何干扰。
6.下列对微波武器工作原理的有关方面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微波武器能将电磁能转变为热能,是基于微波与被照射材料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
B.微波武器攻击和毁伤目标的手段,是利用高能量的电磁波辐射。
C.微波武器能够使被照射物中的很多分子运动起来,内外同时受热,产生高温。
D.微波武器不需要传热过程,就能够迅速地、大规模、毁灭性地破坏敌方设施,威力极强。
7.对微波武器会成为隐形飞机的克星原因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目前大部分军用雷达工作在微波波段,隐形飞机通常采用吸波材料和涂料来大量吸收雷达波,同时也就会大量吸收微波,自招其祸。
B.隐形飞机更多地依赖机载电子设备,而这些电子设备极易被微波武器毁伤。
C.隐形飞机尽管难以被发现,但微波武器不需精确对准目标,只要在一个区域内罩住它,就可以攻击和毁伤隐形飞机。
D.隐形飞机为了尽量减少翼面,有的连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取消了,难以机动灵活地避免微波武器的攻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植物学家的最新系列研究表明,二氧化碳不只是改变气候,它还改变了植物的生理特性,并通过植物危害人类。
  为什么蔬菜、水果和粮食的产量越来越高,而这些食物的味道越来越淡?这与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有关。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家伊利·洛拉泽分析指出,在二氧化碳含量高的环境中生长的作物不但营养价值很低,而且还缺乏铁、锌等重要的微量元素。那么,二氧化碳含量的升高为什么会使植物中的微量营养元素减少了呢?有专家表示,这是“生物量稀释”的结果。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产生的碳水化合物往往多于它们的生长和代谢需要。它们将多余的淀粉和糖储存在液泡里,这样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便超出了原来的水平,其他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也就下降了。而更为糟糕的是,使微量元素比例下降还有另外一种因素,那就是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这样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够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这种现象被称为“隐形饥饿”。洛拉泽认为,人类现在已经陷入到这样一种困镜中——为避免营养不良,你必须吃更多的食物,然而,更多的食物导致碳水化合物在体内堆积,这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也许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以生物方法提高营养价值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
  毒藤在美国各地的森林中很常见,在中国西部也有分布。毒藤的汁液中含有一种叫做漆粉的化学物质,很多人对它过敏,其症状是起皮疹,奇痒无比,而且再痒也不能乱挠,否则会扩展到周围的皮肤。与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生长的毒藤相比,暴露在高浓度二氧化碳下的毒藤不仅面积要比普通毒藤大三倍,它所产生的漆粉也比普通毒藤产生的漆粉更容易让人过敏。
  全球二氧化碳含量增高以气候变暖的形式让人们汗流浃背。但是,大量二氧化碳却导致植物排出的水分减少,从而造成了全球的淡水流失。由英国气候学家尼柯拉·格拉德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进行的统计分析表明,温室气体的增加不仅造成全球变暖,同时还是淡水流失的主要原因。实际上,二氧化碳在这里扮演了植物“止汗药”的角色。作为对温室气体增加的响应,植物减少了水分从它们的“毛孔” ——即气孔中的蒸发,进而减少了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这一结果导致土壤中出现了多余的水分,这些水分最终随着河流流入大海,而并没有随着植物的蒸发成为空气中的水分——这是保证水分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主要因素。谢菲尔德大学的气候学家伊安·伍德沃德指出,尽管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能够对植物“流汗”造成影响,但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仍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
6.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一项是
A.食物营养降低,造成人类普遍的营养不良。
B.毒藤疯狂生长,它所产生的漆粉对人危害更大。
C.全球气候变暖,让人们汗流浃背。
D.土壤中出现多余水分,造成全球淡水流失。
7.下列对二氧化碳含量升高造成植物中微量元素减少的原因分析全面而准确的一项是
A.二氧化碳增加,促进了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超出原来的水平,导致其他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下降。
B.二氧化碳增加,造成植物的“生物量稀释”和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遭抑制,从而导致微量元素减少。
C.过量的二氧化碳抑制着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可能导致人们虽然吃饱了,但是营养成分的吸收却不够,感觉微量元素减少了。
D.二氧化碳增加,会造成植物的“生物量稀释”和人们的吸收能力下降,因而让人们感觉微量元素减少了。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生物量稀释”指因二氧化碳增加,植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升高导致其他微量元素比例下降的现象。
B.“隐形饥饿”指因食物营养价值降低而导致的虽然吃够了但营养不够的现象。
C.“这样一种困境”指因食物营养价值降低而造成的不多吃会营养不良但多吃又会长胖的窘境。
D.“止汗药”喻指二氧化碳,贴切地说明了二氧化碳增加对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所产生的抑制性的影响。
9.根据文中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植物培植和基因工程提高微量营养素的水平也许是解决隐形饥饿的最有效的办法。
B.植物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过高而营养降低是人类越来越肥胖的主要原因。
C.二氧化碳增多减少了水分通过植物的蒸发以淡水的方式进行循环的数量,结果导致了全球淡水的流失。
D.通过温室试验,人们已经知道二氧化碳对植物“流汗”的影响,在全球范围内确定这一影响的规模也取得研究成果。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