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与非特异性免疫相关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 |
B.非特异性免疫人人生来就有,作用范围广 |
C.第二道防线包括吞噬细胞的识别、处理、呈递抗原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
D.三道防线共同作用,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
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的CO2总量相等 |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为X1过程能量值的1%~4% |
D.Z1、Z2、Z3……过程提供的有机物中的碳将全部转变为Z过程释放的CO2中的碳 |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4分)
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
②H占据3个营养级
③G和F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H中浓度最高,其次是在D中
⑤图中A、E均为生产者
⑥一旦G的数量大量减少,该生态系统就很难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离污染河流的距离(km) |
0.1 |
0.5 |
1.0 |
2.0 |
4.0 |
动物类群数(类/m3) |
20 |
23 |
37 |
50 |
58 |
动物个体总数(个/m3) |
365 |
665 |
750 |
1 983 |
2 490 |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各种描述错误的是 ( )
A.土壤污染物浓度与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呈正相关
B.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有一些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
C.水污染会显著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D.距离污染源越远,污染物的浓度越低,土壤动物的多样性越大
大熊猫和华南虎都是我国珍稀保护动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大熊猫占有的营养级低,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它比华南虎有一定的生存优势 |
B.目前我国野生型大熊猫分布在六个彼此隔离的区域,这些熊猫构成一个种群 |
C.决定华南虎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 |
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种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
下列对该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下丘脑,a为寒冷刺激,b、c分别代表产生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产生冷觉 |
B.甲为农田害虫,a为喷施农药,b、c分别代表产生抗药基因、种群数量减少 |
C.甲为生态系统,a为乱砍滥伐,b、c分别代表抵抗力稳定性减小、恢复力稳定性增强 |
D.甲为同化量,a为太阳能,b、c分别代表呼吸作用散失热能、下一营养级的同化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