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某地环境问题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图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发生后可能出现的后果是
A.引发赤潮现象、臭氧层出现空洞 |
B.产生“公害病”、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变小 |
C.河中生物大批死亡、洪涝灾害增多 |
D.酸雨现象、气候恶化 |
图中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持续性原则和公平性原则 |
B.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
C.公平性原则和共同性原则 |
D.公平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和持续性原则 |
下列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
A.2006年2月2日,山西寺河煤矿发生瓦斯爆炸,造成23名矿工遇难,53人一氧化碳中毒。 |
B.2006年1月31日,香港旅行团在埃及胡尔加达城市发生车祸,造成14人死亡 |
C.2005年11月26日,江西九江发生5.7级地震,至27日已死亡13人 |
D.某一地区发生连续性暴雨 |
1781年冰冰岛拉基山火山喷发,其产生的有毒气体和饥荒使冰岛人口减少了1/5;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喷发导致9.2万人死亡;1985年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一次中等规模喷发也造成了2.3万人死亡。据此完成下列问题。火山喷发()
A.不属于自然灾害 | B.属于孕灾环境 | C.属于致灾因子 | D.不属于自然异变 |
火山喷发时岩浆是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形成玄武岩高原的是( )
A.哥伦比亚的火山 | B.印尼的火山 | C.台湾的火山 | D.日本的火山 |
材料中三次火山喷发造成的人员伤亡数不同,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致灾因子强度不同 | B.人口密度不同 | C.抗灾救灾投入不同 | D.太阳高度不同 |
该图中弧OMP为晨昏线,此时,在距图中M点正南约2750km的某地,观测到北极星的高度约为50°,读图完成问题。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约为()
A. 15oS,100oE B. 15oN,80oW
C. 15oN,100oE D.15oS,80oW
(2)此时,在西半球新的一天的范围占()
A.二分之一 B.三分之一 C.三分之二 D.四分之一
下列地理现象,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A.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 |
B.早春和深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的散射作用 |
C.城市上空的雾天较郊区多——空气中尘埃较多 |
D.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
城市住宅小区规划时,对采光条件有明确的规定。下表反映了我国部分城市住宅对日照间距的要求(表中H为住宅楼高度,适用于住宅呈南北朝向的平原地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在满足采光要求的条件下,冬至日四个城市住宅日照时间最短的是( )
城市 |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
日照间距 |
甲 |
24°45′ |
2.02H |
乙 |
40°28′ |
1.18H |
丙 |
35°21′ |
1.41H |
丁 |
26°36′ |
1.86H |
A.甲 B.乙 C.丙 D.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