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有很多差异。然而最重要的差异应是由社会急剧变化带来的审美趣味的变异。蒙古族进据中原和江南,严重破坏了生产力,大量汉族知识分子也蒙受了极大的屈辱和压迫,其中一部分人或被迫或自愿放弃“学优则仕”的传统道路,把时间、精力和情感思想寄托在文学艺术上。山水画也成为这种寄托的方式之一。院体画随着赵宋王朝的覆灭而衰落、消失,而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异,山水画的领导权和审美趣味落到了元代的在野士大夫知识分子手中。“文人画”正式确立。尽管后人总爱把它的源头追溯到苏轼,而南宋时期大概也确有一些已经失传的不同于院体的文人画,但从历史整体情况和现存作品实际看,文人画作为一种体现时代精神的潮流出现在绘画艺术上,似仍应从元——并且是元四家算起。
“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宋画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矛盾双方处在和谐状态。但形与神、对象(境)与主观(意)这对矛盾继续发展,在元代这种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神与主观绝对压倒形与对象而直接表露,走到与宋画不同的境地:形似与写实被放在很次要的地位,而主观的意兴心绪得到了极力强调。《艺苑卮言》说:“人物以形模力先,气韵超乎其表;山水以气韵为主,形模寓于其中。”这就也把“形模”在山水画中的地位和意义放在非常次要以至附属的地位,与北宋初年那样讲究写真形似,形成了鲜明对比。元代著名画家倪云林说:“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与文学趣味相平行,并具体体现这一趣味构成元画特色的,是对笔墨的突出强调。这是中国绘画艺术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而元画也因此才获得了它所独有的审美成就。也就是说,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仅在于描绘自然,而且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笔墨可以具有不依存于表现对象(景物)的相对独立的美。它不仅是一种形式美、结构美,而且在这形式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正是这时,书法与绘画密切结合起来。从元画开始,强调笔墨、重视书法趣味成为绘画的一大特色。线条自身的流动转折,墨色自身的浓淡、位置,它们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力量、气势、时空感,构成了重要的美的境界。任何逼真的摄影之所以不能替代绘画,其实正在于后者有笔墨本身的审美意义在。笔墨所蕴含的美是自然界所不具有的,而是由人们长期提炼、概括、创造出来的美。元代名画家名书法家赵孟頫说:“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画家、书法家兼诗人,一身三任焉,自兹成为中国山水画家的一种基本追求和理想。
与此相辅而行,从元画大兴的另一种中国画的独有现象,是在画上题字作诗,以诗文来直接配合画面,使两者相互补充,这是唐、宋和外国都少有和不可能有的。唐人绝少题诗书款,宋人题诗书款常藏于石隙树根处,一般不使之过分侵占画面,以免影响对画面的欣赏。元人则大不同,画面上的题诗写字有时多达百字十数行,占据了很大画面,而元人有意识地使它成为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方面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美来彼此配合呼应,另一方面,通过文字所明确表述的含义,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改动)
下列关于“文人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文人画在绘画艺术上体现了时代精神的潮流,而后人总爱把文人画的源头追溯到南宋。
B.元代文人画的形成结构中能传达出人的种种主观精神境界、气韵、兴味。
C.元代文人画与宋画风格不同,极力强调主观意兴心绪。
D.元代文人画是是一种寄托当时社会变化时期一些汉族知识分子的情感的方式。

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元朝取代宋朝,社会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变化,这就使元画与宋画有极大不同。
B.宋画是形似与神似、写实与诗意的融合统一,这种矛盾在元画中得到了解决。
C.画面上写字题诗是元画的独有现象,画面上的写字题诗常常占据了很大画面,成为了整个构图的重要组成部分。
D.在文人画家看来,绘画的美不在于描绘自然,而在于或更在于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亦即所谓笔墨本身。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代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就是文学趣味的异常突出和对笔墨的突出强调。其中前者是在元代社会氛围和文人心理的影响下形成的。
B.元画流动转折的线条,浓淡的墨色能传达情感、力量、意兴等,构成重要的美的境界,这使得任何逼真的摄影都比不上绘画。
C.元画中的写字题诗既可以使书、画两者以同样的线条来彼此配合呼应,又可以加重画面的文学趣味和诗情画意。
D.元画独有的审美成就就在于元代文人画家在绘画时不仅注重描绘自然的美,更注重描画本身的线条、色彩。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论述类文本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蒲公英情人
欧·亨利
和舒伦堡家庭餐馆达成的协议是萨拉单枪匹马闯世界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
这家餐馆紧挨着她租住的老式红砖房子。一天晚上,在餐馆用过晚饭以后,她顺手拿走了放在餐桌上的菜单。菜单上的字迹潦草得几乎无法辨认。第二天,萨拉给舒伦堡看了一张漂亮的打印菜单。菜名在右边排列得整整齐齐。老舒伦堡十分高兴。在萨拉离开之前,他欣然与她签订了协议:她负责餐馆里21张餐桌的菜单打印。早餐、中餐、晚餐各一份,菜单每日更新。作为回报,舒伦堡将把一日三餐送到萨拉的房间里。这个协议,双方都感到非常满意。现在在舒伦堡家庭餐馆用餐的人可以知道他们吃到嘴里的东西到底所谓何物了。而在这个阴冷的冬日里萨拉也有了食物得以果腹,对她而言这是眼下最要紧的事了。
尽管春天的月份来到了,那还不是春天。春天总是在该来的时候才来。街上一月份的积雪还冻得硬梆梆的。
一天下午,萨拉在房间里冻得直打哆嗦。除了打印餐馆的菜单之外,她无事可做。萨拉从摇椅里站起来,看窗外,已经是春天了。
事情还要从去年夏天说起,在萨拉到乡下去的时候,她坠入了爱河。在阳光农场逗留的两个星期里,她爱上了老富兰克林的儿子沃尔特。他们相偎而坐,他为她编蒲公英花环,他赞美说金黄色的花朵和她深棕色的头发是多么的相称啊。她害羞的把花环留在地上,跑回屋里,一路上不停地摆弄着手里的草帽。他们打算在春天结婚——“就在嗅到第一丝春天的气息的时候。”沃尔特是这样说的。然后萨拉回到城里,继续敲她的键盘。
一阵敲门声把萨拉从过去的幸福时光拉回到了现实里,一名侍者带来了第二天的菜单清单。萨拉在打字机前坐下。她是一个熟练的打字员,大概只要一个半小时,21张卡片就能准备妥当。萨拉的手指在键盘上灵巧地弹跳着,就像小虫在夏日的浅溪上翩翩起舞。她依次而下,细致地让不同长短的菜名在卡片上各就其位。就在她快要打到水果一栏的时候,萨拉突然冲着菜单哭了起来,眼泪从她充满绝望的心底深处涌了出来,盈满了眼眶。她已经有两个星期没有收到沃尔特的来信了。菜单上的下一道菜是蒲公英,——蒲公英和什么蛋?去它的什么蛋——蒲公英。沃尔特用金灿灿的蒲公英编织花冠,给他钟爱的女王,他未来的妻。
过了一会儿,萨拉强忍住了眼泪。卡片必须得打完。恍恍惚惚中她朝键盘伸出手。她的心思完全不在这上面,她满脑子里想的全是她在乡下的爱人。7点钟的时候,侍者送来了晚饭,顺道取走了菜单。7点半的时候,就到了萨拉读书的时间。她拿出书,把脚搁在箱子上,读了起来。门上响起了铃声,房东太太去开门。萨拉把书扔到一旁,竖起耳朵听着。楼下的大厅传来了一阵嘈杂声,萨拉跳了起来,夺门而出,书落在了地板上。
你一定猜着了吧!当她冲到楼梯口的时候,她爱的小伙子也一步三台阶的冲了上来,一把把她抱在了怀里。
“你为什么不给我写信?哦,为什么?”萨拉哭喊了起来。
“纽约可是个大城市。”沃尔特回答说,“一周前我一来纽约就去你的旧住址找你,发现你早在某个星期四就搬走了。我到处找你,还找了警察。”
“我给你写了信的。”萨拉用力地说道。
“没收到!”
“那你是怎么找到我的?”
沃尔特笑了,笑得就像春天一样灿烂。
“今天晚上我到隔壁的舒伦堡餐馆吃饭,”他说,“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喜欢吃点时令蔬菜。我的眼睛在打印精美的菜单上找我要的东西,当我看到的时候,我跳了起来,弄翻了椅子,我大声的喊来了店主。他告诉我你住这里。”
“为什么?”
“走到哪儿我都能一眼认出你打的首行大写字母‘W’,它总是比同行的其他字母稍微偏上一点。”
他从口袋里抽出一张菜单,指着那一行。她认出那正是今天下午她打的第一张菜单,靠右手顶端拐角处还留有她的一滴泪痕。但在本来应该是植物名称的地方,对金色花朵的回忆让她的手指敲了错误的键,两个菜名之间有一段注释:“最亲爱的沃尔特加煮鸡蛋。”
小说中的萨拉有着怎样的美好品质?请简要分析。
文中画线部分关于早春环境的描写有哪些作用?
这篇小说以“蒲公英情人”为题,有人译为“菜单上的春天”,你认为哪个题目好?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萨拉靠给一家餐厅提供菜单维持生计。她的恋人沃尔特远在乡下农场,两人约好春天结婚,却意外失去联系。萨拉每天忍受着相思之苦,还得坚持工作。
B.本文用诙谐的语言,轻松的叙述,巧妙的情节,表现一对热恋情人的悲欢离合,作者寄寓对他们深深的同情。
C.本文的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匠心独具的结尾,以及让人读后产生“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魅力。
D.本文中两位主人公即使在最艰苦的求生环境中,仍能表现出真诚的爱与关怀,正是这种爱让沃尔特终于和他的蒲公英姑娘重逢。

E.欧·亨利小说轻松的文字背后是内心沉重的现实主义格调,本文主旨就在于揭示现实的不合理,表现主人公在残酷的社会中承受的心灵创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食品味道大不如前
现在的西红柿、土豆,生菜、梨、柑橘等等,似乎都发生了一些变化。它们从美学上讲都变得更好看了,但是它们都失去了其原本的特点,即已经没有过去那种味道了。现在西红柿的味道指数(即酸甜度)是2.77,而过去是3.24,损失了近15%;维生素C的含量也下降了,比30年前降低了17毫克,而糖的含量也有所降低,从原来的5.29%降到了4.95%。相反,西红柿的硬度比过去大了,从过去的6.86上升到12.10。
 当蔬菜和水果的产量提高时,其特点即可感结构(气味和味道)就会受到影响。现在盛行这种疯狂生产(即产量第一,质量第二的生产方式)。我们吃的98%的产品几乎都来自疯狂生产。这种种植方式会降低产品的味道。
疯狂生产的一种表现是温室种植,这种种植方法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让它们提前或推迟成熟,食品的味道总是不那么完美。
为了让生菜在运输的路上不至于腐烂,生产者都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另外一种技巧是在成熟期15天之前就采收。这样就可以延长存放期,但是味道会有所损失。绿色生菜或用传统方式种植的生菜比现在我们吃到的生菜口感要好上30%,也就是说其蛋白质、纤维和矿物质含量都高。蔬菜味道的好坏与种植地的远近有很大关系,本地种植的生菜味道就比来外地的生菜要好吃许多。
如果通过化肥或利用一种高产品种强行让一棵植物比正常情况多生产果实,那么它从土壤中吸收到的所有养分就会分散到所有的果实之中,因此每个果实中所含的养分水平就会降低。以柑橘为例,疯狂种植会使柑橘的维生素含量降低10%。钙和碘的含量将会减少一半,而铁和铜的含量甚至会减少75%。
几年前,一棵梨树只可生产70公斤梨。而今天由于使用了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和各种化肥,一棵梨树可以生产190公斤梨。混合化肥的使用使得梨树生长加快,不仅能够多产水果而且也能增大水果的体积。这种大梨虽然比正常的水分含量大,但是不比小个的梨口感好,因为小个的梨中的纤维素、矿物质、维生素和糖分含量更高。那些生长速度快的蔬菜和那些高产果树结出的果实,由于达不到生产的日期和缺少各种矿物成分,其原有味道都会降低。
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无核蜜桔品种上市。但是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专家化验表明,在这种果品中,锌的含量已经减少50%,而这种矿物质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是极其重要的。不仅如此,它们的口感也不如以前了,这是因为甜的水果不可能在离开果树之后成熟。由于考虑运输问题,水果在还没有完全成熟之前就被采摘下来。所以摆到餐桌上的水果不会有同样的甜度。
除了上述产品,还有许多食品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
、下列对“食品味道大不如前”所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食品味道指数降低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B.食品可感结构受影响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C.食品硬度增加、外形好看了,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D.食品蛋白质、维生素、糖、纤维素和矿物质含量都降低了,食品所以味道大不如前。

、下列对“疯狂生产”影响食品味道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室种植,通过控制植物的生长环境,改变植物成熟基因,控制成熟时间,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B.选用了耐存放的转基因种子,提高水果硬度,延长存放时间,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C.在水果成熟期到来之前就采收,不能让蔬菜和水果自然成熟,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D.利用化肥和选用高产的转基因种子,强行提高植物的产量,从而影响食品味道。

、下列对“疯狂生产”这种生产方式的相关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疯狂生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那么,食品所以味道大不如前已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B.人们在“疯狂生产”中,通过改变食物的可感结构来达到提高蔬菜和水果的产量的目的,从而走上一条危险的发展道路。
C.长期食用以“疯狂生产”的方式生产出的食品,人的身体健康将会受到严重伤害。
D.废除“疯狂生产”的方式,选择“绿色”(传统的)生产方式,将是保持食品原有味道的可靠而有效的途径。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今生今世的证据
刘亮程
①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多新东西。一切都会再有的,随着日子一天天好转。
②我走的时候还不知道向那些熟悉的东西去告别,不知道回过头说一句:草,你要一年年地长下去啊。土墙,你站稳了,千万不能倒啊。房子,你能撑到哪年就强撑到哪一年,万一你塌了,可千万把破墙圈留下,把朝南的门洞和窗口留下,把墙角的烟道和锅头留下,把破瓦片留下,最好留下一小块泥皮,即使墙皮全脱落光,也在不经意的、风雨冲刷不到的那个墙角上,留下巴掌大的一小块吧,留下泥皮上的烟垢和灰,留下划痕、朽在墙中的木和铁钉,这些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③我走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
④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那是我曾有过的生活吗?我真看见过大地深处的大风?更黑,更猛,朝着相反的方向,刮动万物的骨骸和根须。我真听见过一只大鸟在夜晚的叫声?整个村子静静的,只有那只鸟在叫。我真的沿那条黑寂的村巷仓皇奔逃?背后是紧追不舍的瘸腿男人,他的那条好腿一下一下地捣着地。我真的有过一棵自己的大榆树?真的有一根拴牛的榆木桩?它的横杈直端端指着我们家院门,找到它我便找到了回家的路。还有,我真沐浴过那样恒久明亮的月光?它一夜一夜地已经照透墙、树木和道路,把银白的月辉渗浸到事物的背面。在那时候,那些东西不转身便正面背面都领受到月光,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
⑤现在,谁还能说出一棵草、一根木头的全部真实?谁会看见一场一场的风吹旧墙、刮破院门,穿过一个人慢慢松开的骨缝,把所有所有的风声留在他的一生中?
⑥这一切,难道不是一场一场的梦?如果没有那些旧房子和路,没有扬起又落下的尘土,没有与我一同长大仍旧活在村里的人、牲畜,没有还在吹刮着的那一场一场的风,谁会证实以往的生活——即使有它们,一个人内心的生存谁又能见证?
⑦我回到曾经是我的现在已成别人的村庄。只几十年功夫,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尽管我早知道它会变成这样——许多年前他们往这些墙上抹泥巴、刷白灰时,我便知道这些白灰和泥皮迟早会脱落得一干二净。他们打那些土墙时我便清楚这些墙最终会回到土里——他们挖墙边的土,一截一截往上打墙,还喊着打夯的号子,让远远近近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在打墙盖房子了。墙打好后,每堵墙边都留下一个坑,墙打得越高坑便越大越深。他们也不填它,顶多在坑里栽几棵树,那些坑便一直在墙边等着,一年又一年,那时我就知道一个土坑漫长等待的是什么
⑧但我却不知道这一切面目全非、行将消失时,一只早年间日日以清脆嘹亮的鸣叫唤醒人们的大红公鸡、一条老死窝中的黑狗、每个午后都照在(已经消失的)门框上的那一缕夕阳……是否也与一粒土一样归于沉寂。还有,在它们中间悄无声息度过童年、少年、青年时光的我,他的快乐、孤独、无人感知的惊恐与激动……对于今天的生活,它们是否变得毫无意义。
⑨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
从全文看,“今生今世的证据”可分为哪两类?请简要概括。
文中第2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中第5、第7节画线处的含义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结合全文,探究文章最后一节这句话的深刻意蕴。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粗鄙文化伤害了谁
冯骥才
我们一向自诩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那是古代。而我们今天的文化却正在走向粗鄙化!
读一读媒体和广告上的话语,已经完全不遵循任何文字规范了。没关系,只要能抓住看客或买主就行!看一看荧屏上的人物,从乾隆皇帝到唐伯虎全都挎刀背剑蹿房越脊了。没关系,只要有收视率就好!再听一听全国各处旅游景点的导游小姐讲述的故事,都是胡编乱造,没关系,只要收到了门票费就“0K”!
从这无所不在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当代中国文化面临的问题。我们的公众已然生活在这种日益粗俗不堪的环境中了。
当然,文化的粗鄙化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如果追根溯源,至少有三百年日益恶化的历史。它的起点应该是满人入关。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满人入关的结果是被汉文化同化掉。为此洋洋得意于雄强深厚的汉文化所具有的神奇的同化能力。其实同化是相互的。在博大精深的汉文化同化满人时,也被满人粗浅的“马背文化”所稀释。比较一下华丽外露的清文化与雍容醇厚、平和内敛的明文化,便会看出其中的深层的损害性的变化。
清代的整个过程是国力日衰,精神萎缩,文化渐变粗糙。鸦片战争之后,受到外来强势文化的冲击.粗糙的文化自然变为松散。五四运动的进步本质毋庸置疑,但它的文化倾向是过激地破坏传统。从此文化传统在中国革命中总是处在反面的位置。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传统文化干脆成了革命对象。不间断的政治运动总是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敌人,从而获得“革命动力”。这样一直到“文革”末期,传统文化在人们的印象里,只剩下“批红楼”“批水浒”“批克己复礼”。我们的文化已经成了一个空架子。
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迅猛而来,我们就是以这样一种文化状态与外来文化相撞。自然就成了一片“文明的碎片”。
一个民族不管有多么博大精深的文化,关键是你现在手里还剩下多少,你对自己的文化知道多少,还有你心怀多少文化的自尊与自豪?否则,你辉煌的过去与你的关系并不大。有时,看上去甚至还有点像埃及人那种“失落的文明”呢!
一个民族文化的粗鄙带来的问题,不仅是对自身文化的损害,而且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同时致使人们丧失文化的自尊与自信。而失去这种文化的自尊和自信才是最危险的。
从全文看,文化粗鄙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粗鄙化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怍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成名作家
[加]乔治·J·康登
霍华德醉心于小说创作,自诩为作家。这些年来,他靠打零工维持生计,主要精力用来创作。霍华德写出五部作品,可都被出版商退了回来,这让他受到巨大打击。
霍华德决定自杀。这天清晨,他带了把手枪只身走进公园。
在准备自杀之前,他做了精心的安排。他在衬衫的胸前口袋里塞了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自杀原因。
霍华德从口袋里拔出枪,慢慢地将枪举起,对准了自己的头部。就在这时,他听到一声响,就像飞蛾撞上了电蚊拍时发出的那种声音。只见一个光球出现在他前面三米处.这团光球闪烁着,越变越大,最后变成了一个胡子拉碴的胖男人站在那里。霍华德慌忙把手枪放回口袋里。这个胖男人四处张望着,看见了霍华德,便对他笑了笑,说:“我来自未来,是通过时问机器来到你所在的时代。我叫麦克。你呢?”
霍华德说:“我……我叫霍华德,是一个作家。”
这个胡子拉碴的胖男人盯着霍华德看,用力地拉着自己的右耳垂,似乎在回想着什么事情。突然,胖男人惊呼:“是那个大作家霍华德吗?怎么可能?哇,我真是太荣幸了,先生,我从没想到过我居然会有幸遇见您。”
霍华德有点兴奋了,他急切地问:“你的意思是说,你听说过我?”
胖男人十分激动,语无伦次地比划着说:“在我们那个时代里。学校里的每个学生都要背诵您的作品,还有许多以您的名字命名的城市广场,你对人类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霍华德有点疑惑地说:“可是我的作品还从来没有正式出版过呢。”
胖男人说:“还没出版?怎么可能?不,等等,我明白了,我一定是走过头了。是这样的,到目前为止,你的天才还没有被发现。历史上很多天才,在一开始都不顺利,直到后来……”
霍华德激动得全身颤抖,热泪盈眶。渐渐地,他终于镇定下来,说:“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尝试,我已经放弃希望了,如果不是你今天出现在这里,我现在已经自杀了。现在我知道了,一切都会有转机。我的天哪!我将会天下闻名!谢谢你,麦克先生,太感谢了!”
突然,又响起了和刚才一样的声音,又有两个光球出现在面前,然后光球变成两个男人。其中一个一把抓住胖男人,胖男人推开他的手,恼怒地看着他道:“别碰我!我是麦克,宇宙的统治者。”
第二个人将手伸到腰部,握着一个像武器一样东西的柄部,他的同伴阻止了他,然后转身对着胖男人弯腰鞠躬,谦卑地说:“请原谅,大人阁下,您在精神病院里的臣民们已经为您准备好了盛宴,我们都发誓效忠于您,敬请您大驾光临。”
“为什么你不早说呢?”胖男人说,“那好吧,我们走。”他转过身来和霍华德挥手道别:“再见,亨利。”
一阵声响,这三个人的身上微光闪闪,然后就都消失了,只留下霍华德一个人呆立在那里。霍华德这才反应过来,那个胖男人是从未来的精神病院逃到霍华德的时代,现在,他被精神病院的人带回去了。怎么能相信一个精神病人的胡话呢?霍华德心灰意冷。
突然,一声枪响,惊起了一群鸽子。霍华德还是自杀了。
后来,警方根据霍华德衬衫里的遗嘱找到了他自杀的真相,在整理霍华德遗物时发现了他的五部小说。这事不胫而走,记者们纷纷涌向警局,这事情成了这个城市的头条新闻。霍华德的作品因此被出版商当成噱头,奉为至宝。令每个人都大吃一惊的是,此书出版后很快就销售一空,大伙儿评价很好,成了非常火的畅销书,霍华德真的成了一个知名的作家。
(选自2013年第2期《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从首尾两段文字看,小说主人公生活在怎样的社会环境中?
结合小说内容,简析主人公霍华德性格的主要特征。
小说中主人公的命运有哪几次转折?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结合小说全文,请探究文题“成名作家”中蕴含了哪些深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