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岳阳楼》,完成下题。(共10分)
岳阳楼
①岳阳楼在1700余年的历史中屡修屡毁,又屡毁屡修。现在的岳阳楼是1984年大修竣工后对外开放的,修复后的岳阳楼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大修后的形制,保存了清朝的规模、式样和大部分的建筑构件。在江南三大名楼中,黄鹤楼、滕王阁都是今人依据史料用现代技术新建的,只有岳阳楼是尚保持着原貌的古建筑。正因如此,岳阳楼的建筑艺术价值是无与伦比的。
②湖南岳阳市城区的地形较为平展,而岳阳楼紧紧依傍着洞庭湖,修建在海拔54米高的山丘上,山顶比湖面高出20多米,岳阳楼自身则高达21. 35米,因此在古代,它可以算是岳阳城的一个制高点。岳阳楼坐落在一段古朴的石砌城墙的顶部平台上,平台面积至少上千平米,视野开阔,游人可以从多个角度拍下岳阳楼的雄姿和洞庭湖的秀色。平台下幽深的城门洞比起南京、北京的古城门来,规模还比较小,而在一望无际的苍茫水面上,突兀立起一座城门,却另具一派森严气象。
③岳阳楼是我国古代纯木高层建筑的一座伟大丰碑,其楼体占地面积251平方米,全部为纯木结构,各个构件设计精巧,彼此牵制,复杂错落,结为整体。全楼梁、柱、檩、椽全靠榫头衔接,相互咬合,稳如磐石。中部以四根直径50厘米的楠木大柱直贯楼顶,承载楼体的大部分重量。再用12根圆木柱子支撑二楼,外以12根梓木檐柱顶起飞檐。楼顶的形状酷似一顶将军头盔,这种将军盔式的项部结构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独一无二。
④岳阳楼不仅【甲】是我国建筑史上纯木结构建筑的典范,而且【乙】在文化方面价值连城,是千秋万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道人文风景线。如果拿岳阳楼与湖北武汉的黄鹤楼相比,无论在外观上,还是在气势上,前者都比后者差了许多,可为什么岳阳楼能在名气上更胜一筹呢?那是因为范仲淹为其撰写了一篇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正是这篇文章造就了这一人文风景名胜古迹。胜地因一人而名世,山水为一记而增色,文采河山两添辉!第①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意,解释一下第④段画线的【甲】【乙】两句位置不能调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的链接材料为选文补充了什么内容?印证了选文的哪些内容?
【材料一】据《唐书》记载:乾元二年三月,李白流放夜郎至巫山途中遇赦,后转道岳阳登岳阳楼,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吟出“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的诗句,自此才有了“岳阳楼”的称谓。
【材料二】有关岳阳楼的诗文著作简直浩如烟海,民间散传不算,从南期到清光绪有记载的就有484篇。大气之作除范仲淹《岳阳楼记》外,还有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等气吞乾坤的旷世诗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星巴 金
①在一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我无意间见到这样的句子:“星星,美丽的星星,你们是滚在无边的空间中,我也一样,我了解你们……是,我了解你们……我是一个人……一个能感觉的人……一个痛苦的人……星星,美丽的星星……”
②我明白这个比利时某车站小雇员的A的心情,好些人都这样地对蓝天的星群讲过话。他们都是人世间的不幸者,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
③在上海一个小小舞台上,我看见了屠格涅夫笔下的德国音乐家老伦蒙。他或者坐在钢琴前面,将最高贵的感情寄托在音乐中,呈现给每一个人;或者立在蓝天底下,摇动他那白发飘飘的头,用B的调子说着:“你这美丽的星星,你这纯洁的星星。”望着蓝空里眼瞳似的闪烁着无数星子,他的眼睛润湿了。
④我了解这个老音乐家的眼泪。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
⑤在我的房间外面,有一段没有被屋瓦遮掩的蓝天。我抬起头可以望见嵌在天幕上的几颗明星。我常常出神地凝视着那些美丽的星星。它们像一个人的眼睛,带着深深的关心望着我,从不厌倦。这些眼睛每一霎动,就像赐予我一次祝福。
⑥在我的天空里星星是不会坠落的。想到这我的眼睛也C了。依次填入文中A、B、C三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哀诉 赞叹 润湿 B.哀诉 凄切 闪亮
C.欣喜 凄切 润湿 D.欣喜 赞叹 闪亮领会语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回答句后的问题。
①星星永远给他们以无上的安慰。(“他们”是指谁?“安慰”是指什么?)
②这应该是灌溉灵魂的春雨罢。(“这”指什么?“灌溉灵魂的春雨”是什么意思?)本文所写的三件事,既无时间、地点上的联系,也无因果关系,但放在一篇文章中却丝毫不使人感到凌乱。这是为什么?
本文以“星”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不超过30个字)
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孙君飞
①传统的钻石工艺一般只能将一颗钻石切到57面,后来只有少数的工艺大师能够突破这个数字。他们不但技艺超群,而且浑身是胆,否则是没有勇气将一颗钻石推到美的巅峰的。
②玉不琢,不成器。对于人生,我们理应抱着不断雕刻自我的态度,最终才能成材、成功。
③拥有青春的人更应该视自己为一颗等待完美切出的钻石,因为年轻人胆气最足,站在人生的开端,前方又呈现出诸多可能。如果仅仅做到一种可能,是对生命的很大浪费。青春绝不是一个削足适履、固步自封的过程,而是一个不断打破模子、百变新生的过程。一根木头也许雕刻一刀就承受不了了,而一块璞玉就需要雕刻更多刀,才能够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层面。对于一颗钻石来讲,即便切上许多刀,也是远远不够的。57刀似乎够了,但恰恰有人切出了80多刀,于是一个惊世传奇诞生了,正在人们啧啧赞叹时,又有一个人切出了100多刀,这难道不是更大的奇迹吗?所以,如果你是一颗钻石、就不能将自己当做一块璞玉,更不能当做一根木头,而要根据自己的特质、不断地发现自己、成长自己、收获自己、这才是对人生真正负责的态度、才算没有辜负了大好青春。
④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如同我们也许永运做不了达 · 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台湾年轻演员桂纶镁就是这样经营着自己的演艺事业,通过自我较劲、自我拧巴、自我叫板,终于让她的事业呈现出不同的切面,赢得了特立独行不同质的赞誉。有人评论她是《不能说的秘密》里的氧气美女,也是《线人》里的黑帮阿嫂,是《女人不坏》里的朋克女郎,也是《全球热恋》里的神经质女生……她一直在颠覆自己、挑战自己,当我们渐渐淡忘了她最初的模样时,她又挟着《肩上蝶》强势回归清纯校园风。
⑤我们不妨将桂纶镁看做青春奋斗者的一个榜样,她不但勇敢地打破了传统演艺路线的桎梏,而且成功地呈现了崭新的青春风采,告诉我们哪怕只做一件事情,只要敢于不断切割它、创造它,同样会带来更多可能、更多精彩。用桂纶镁自己的话来说:“我总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个璀璨的切面没有展示出来,我一直知道,自己身体里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呈现出来,光是去想,下一个桂纶镁会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是一件很美妙的事了。这就是我不停挑战,跟自己较劲的原因,我不想错过每一个切面的精彩。”这番话很好地诠释了钻石切割者应该具有的宝贵品质。只有如此,做事、做人才会有做成钻石的希望。
⑥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这正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将自己切成一颗钻石的奥秘,也是在激励我们:下一个自己,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选由《青年博览》,有删改)第③节作者为什么将木头、璞玉和钻石放在一起来谈论?(4分)
结合语境,指出下面句子中的“钻石”各有什么含义。(4分)
退一步来讲,即便我们永远做不了一颗钻石(1),如同我们也许永远做不了达·芬奇式的完美天才,也并不妨碍我们将一件事情、一项工作、一份事业做成一颗钻石(2)。从第⑤节桂纶镁的那番话中,可以看出钻石切割者具有什么宝贵品质?(3分)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说:“我永远也不会被战胜,我只会由于屡屡战胜而被战胜,”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刷鞋匠的绝招曾颖
公共汽车的门开了,一大群赶着上班的人和挑着担子背着包袱的外地小商贩蜂拥着挤上车来,投币声和刷卡声滴滴嗒嗒响成一片。毫无感情色彩的电子人机械地重复着:本车为无人售票车,请自觉刷卡或投币……
该上的上完了,关车门。司机冲一个小个子乡下人喊:请自觉投币!
小个子的乡下人理了理肩上挎的小木箱,把手中的木凳往地上一放,坐下,很反感地盯了一眼司机,想说什么,但忍住了。从他衣服上闪闪发光的黑色油痕和他随身携带的板凳和木箱我们看得出,他是一个刷鞋匠。
司机并没因他的反感而放过他,嘴里又说了一声:大家没有投币刷卡的,请投币刷卡。嘴里说是大家,但眼睛只盯着刷鞋匠。刷鞋匠有些不自在了,他扬起头对司机说:“我投了的。”
“投了怎么没听见响呢?”
“是纸币!”
“哼,纸币,这些乡下人……”
司机冷笑着摇摇头,开始发动车子,准备出发。
这时,出乎他预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个看起来一巴掌打不出三个屁的小个子乡下男人突然跳起来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就该被你怀疑?乡下人给钱坐车还要看你的白眼?
司机出乎预料的遭到反击,有点懵了,他把车熄了火,扯下手套,回过头来准备认真地和刷鞋匠吵一架。他说,乡下人怎么了?乡下人了不起?乡下人坐车可以不给钱?看你们那伙子人,上七八个人,投一两个硬币,还有五毛甚至一毛的。我还冤枉你们不成?
刷鞋匠说,别人买不买票我不知道,我投了币买了票,你就不能冤枉我!
车上赶着上班的人们开始鼓噪,司机觉得吵下去没意思,就转身准备继续开车,嘴里却有些不甘地说,你投没投,只有天知道了!
说罢,戴上手套,吹起口哨,准备开车。他的表情激怒了刷鞋匠,刷鞋匠蹭地钻到驾驶台前,一把抢下车钥匙,大叫着,天知道,今天就要让天知道,把钱箱打开,验钱!
司机仿佛是遭到小鸡突然袭击的老鹰,一下子没回过神来。待他反应过来之后,马上恢复了鹰的本色,从工具箱中取出一把铁扳手说,钥匙拿来!要不,老子把你当抢劫犯给收拾了。
刷鞋匠两眼血红地瞪着他说,你今天就是打死我,也要把这事搞清楚!
很快,接到报警的110来了,警察对刷鞋匠说:就算你买了票的,别闹了,行不?
刷鞋匠梗着脖子说:不行!得开箱!
司机扳手握得紧紧的,但当着警察的面又不敢有所作为。急着上班的人都坐别的车去了,只剩下几个不太急的人在车上看热闹。我也在车上,我要看看这件事的最后结果。警察没办法,就对司机说,你就把钱箱打开吧!遇上这犟人了,你还真没办法。
司机说,钱箱贴了封条的,只有公司的财务人员能打开。
警察给公司打了电话,半小时过后,公司一个经理和财务人员赶来了。经理说,这不是瞎胡闹吗?这么一箱钱,你就能认出你那一块?刷鞋匠从口袋里扯出一个牛皮纸做的钱包,里面整整齐齐地排着几张一元面额的钞票。他说,你查,里面保准有一张钱像这些钱一样,左上角有一小块黑胶布。
经理从钱箱里果然找出了一张左上角贴着一小块黑胶布的钱,说,对,是有这么一块。好了,我宣布你是投了币的。
刷鞋匠梗着的脖子一下子软了,他得意地冲司机一扬头说:“听着,是……投……了……的!”声音中竟带有几分哽咽。
车继续开。我蹭到刷鞋匠旁边坐下,问他,你咋想出这招的。刷鞋匠说,如果你遭怀疑挨白眼的次数和我一样多的话,你也会想出来的。
你这可是毁损人民币啊!是违法行为!
不碍事,能抠掉,一抠就掉!
刷鞋匠一面说着,一面很认真地抠下一块,给我做示范。“刷鞋匠的绝招”的“绝”在哪里?
划线句中的“哽咽”一词表达了主人公哪些复杂的情感?
文中“刷鞋匠”是哪一群体的代表?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目的是什么?
有人认为刷鞋匠坚持验票的行为太过偏执,是矛盾的制造者。请你结合其遭遇反驳这种观点。
向生命鞠躬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过去将它住,然后将手指开一条缝,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⑾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⑿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⒀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第三段中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我”捕捉蚂蚱的动作,请从下面的几个词语中选出最合适的词语填到相应的横线上。
备选词语: 捏罩扑裂
我张开双手,迅疾过去将它住,然后将手指开一条缝,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文中第⑦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⒀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别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读了本文后,你对“生命”有什么理解呢?请谈谈你的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
①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②“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③“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④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⑤“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⑥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⑦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⑧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第①段划线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描写方法:
作用:在朗读课文时,有的同学把“‘我下不去!’我哭着说”读成了“‘我不下去!’我哭着说”,请说说这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原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区别:
表达效果:最后一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要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作者小时候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他的经验给你带来哪些有益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