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
(2)“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
(3)湖南省某中学小明、小强同学利用寒假沿东线考察,发现从扬州到天津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纬度、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课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
①小明认为:利大于弊;
②小强认为:弊大于利。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修建水库后,大坝上、下游河流水文特征可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指出M处可能出现什么地貌类型?分析大坝附近上、下游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八成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
材料二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珠江水系图(见图l2)
(1)图中A地区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的地区之一,试分析其原因。
(2)试分析云南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积极意义。
随着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变化,农业生产的空间分布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分析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1980年和2000年黑龙江省积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
(1)黑龙江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种植面积扩展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种植面积缩小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2)小麦、水稻和玉米种植的空间变化分别是什么?
(3)分析黑龙江省种植水稻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什么? 从材料二中,试分析引起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格局改变的原因。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状况。
(2)描述图中城市分布的特点。
(3)简述导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化发展的人为原因。
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的平均温差约为________℃,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京津地区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的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
(3)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