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糖
①站在店堂门口的那人像是林老师——不好,是她!
②我赶紧低下头,收钱找钱的时候,也尽量让顾客的身躯挡住我的脸。她到店里来买什么?但愿她不要朝这边看,千万不要来买糖——我害怕见到她。十多年没见了,每每想起她来,我就会处在一种负疚和惶惶不安的心情中。唉,都是为了那颗倒霉的糖……
③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不久的时候,我正在读小学五年级。那天,我很早来到学校。在教室外面的拐角处,我看到了林老师,她正蹲在地上用手把窗下被砸碎的玻璃片一块一块往簸箕里捡。林老师原先是我们的班主任,从她身上我得到过母亲一般的温暖和呵护。然而此时她被剥夺了教书的权利——监督劳动。天气很冷,凛冽的寒风把她一双手冻得通红……我想,我要是能有一副手套送给她多好啊!可是没有。
④忽然,我想到口袋里有一颗糖,是昨天下午小胖给的。这颗糖多漂亮呀,包装纸上印着五颜六色的图案,名字还是烫金的——“奶油”。晚上睡在床上我还仔仔细细看了个够,嗅着那奶油的香气,仿佛就尝到了浓烈的甜味。几次我都想剥开来吃掉,可都没有舍得。林老师每天天不亮就来学校扫地,这会儿一定又冷又饿。让我把糖送给她,听说一颗糖能增加一份热量哩。
⑤我走到林老师身后,她缓缓转过身子,看到是我,那呆滞、淡漠的双眸里顿时生出光来。她嘴唇哆嗦着,想说什么,可没说出声来。“林老师,您冷吗?”她摇摇头,把手在衣襟上擦了擦,为我拉平了棉袄外面的罩衫。她笑了,可给人的感觉是在哭,她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我不忍再看那饱受折磨的面容,转身把糖塞进她那变得粗糙的手中,轻轻说:“您吃了,就不冷了。”
⑥我飞快地跑了,但我能感觉到她捧着那颗漂亮的糖,长久地伫立着,朝着我跑去的方向凝思……可是到了下午,我才知道小胖给我的根本就不是糖,而是包在糖纸里的肥皂,他是在捉弄人啊!……我哭了很久很久,心里有说不出的委屈,我怎么向林老师解释呢?在她心理造成的创伤是永远也无法弥合了,今后我没有脸再见她了……
⑦“同志,我买一斤‘花生牛扎’,一斤‘大白兔’。”是林老师!我慌乱地抬起头来,还好,她只顾看柜台里的糖,根本就没有注意到我。我连忙把两包装进纸袋的糖递过去。趁她拿钱的时候,我打量了她一眼——她老多了,头上掺夹着银丝,脸颊上已经出现了老年斑。她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显得庄重而又矜持。我断定,一旦她发现站在面前的是我,那笑容即刻就会变成愤慨和痛苦……我不敢再想下去了。
⑧她把糖放到提包里要走了。她终于转过身体。她没有发现我!突然,我想到应该把事情的原委告诉她,乞求她的宽恕,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否则我将一辈子都背着这个沉重的包袱!“林老师!”我禁不住叫了起来。
⑨她回过头来,惊异地看着我,忽然,兴奋地扑到柜台上:“这不是婷婷吗?看我都快认不出来了,一眨眼功夫都长成大姑娘啦!”她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有许多话要说。蓦地,她从提包里抓出一大把刚买的糖塞到我手里:“你吃糖!你在工作,我不打扰了,下了班一定到我家来玩,我还住在老地方,今天我退休了。”“不,我……”我捧着糖不知如何是好。“怎么,不好意思吃老师的糖?你忘了,老师还吃过你的糖呢。我记得那是一颗包装考究的‘奶油’糖!”
⑩我语塞了,不明白她为什么要这样?是揭我的伤疤?是为了发泄心中的怨恨?我受不了,受不了!我真想躲到更衣室里去大哭一场……
11林老师一点也不顾我情绪上的变化,她接着说:“我一直惦记着你,那是在最困难的时候啊,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不仅是一颗糖,它是一颗心,一颗纯洁、善良的童心。可是我没有福气,糖让那些顽皮的孩子们给搜走了。至今我还在懊悔为什么舍不得早点吃掉呢,那颗糖一定很甜很甜。”她笑了。
12我重重地舒了一口气,仿佛把积在心头十几年的郁闷全都吐了出来,我感到全身一阵轻松……
13我不想再对林老师重提糖的事情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但愿今后人们之间互相给予的是比糖更甜的东西。 (作者周密)文中记叙的与“糖”有关的每一件事情,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请阅读文章③-12段,填写下面的表格。
时间 |
与“糖”有关的事情 |
带给“我”内心的感受 |
“五年级”时 |
① |
愧疚不安 |
“十多年后” |
看见老师买糖 |
② |
认出“我”后 |
③ |
痛苦尴尬 |
谈往事时 |
得知老师没吃糖 |
④ |
请简析文章第⑨段“老师兴奋地扑到柜台上”一句中“兴奋”的原因。
答: 文章最后一句中“比糖更甜的东西”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从“我”和林老师两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答: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句号省略号谢大立
⑴太阳还在赖床,句号就一身绒布衫,在小吃街和菜市场的岔路口等省略号了。省略号头天天黑起的菜,定要起早来镇子里卖。
⑵句号是因为从小就胖,脸圆得活像个句号而得名。不像省略号,瘦得五官、四肢离离拉拉地像那六个点。还因为句号说的话,后面都可以用句号;而省略号说话,一句话只说一半,另一半看看他人的脸色后再说。
⑶他要给省略号说的心里话是:这个村子里像他俩这个年纪的,就他们两个了,何况他们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老庚,该把以前的一些不愉快都忘到后脑勺了,该像儿时那样两小无猜,做个度晚年的玩伴了。
⑷省略号来了,挑着一担菜来了。长手长腿筷子身,不是省略号是啥?句号这么想着,脸上的笑就抑也抑不住。又来卖菜?打过这句招呼后,脸上那笑的不恭,也没有藏起来。
⑸省略号一惊。省略号走路,头是低着的,像是在数步子,又像是想着心事。省略号急刹步,说:怎么是你,你这么早就来街上吃早餐。
⑹想不到吧?句号说,让你更想不到的是,我今天是特地起早在这里等你。说着,一双眼在省略号的脸上身上睃来睃去。多少年来,两个人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面对过。省略号的额头上有汗,头顶冒着热气,土布衫上沾有泥巴,深秋天了,还赤脚穿着草鞋……句号有些心酸,话里也就充满了情感:我说老庚,你也该收手了。
⑺什么,收手?收什么手?大概是句号挡住了他前行的道路,也大概是担子太重,该歇息一会了,省略号小心翼翼地搁下担子,撩起肩上的汗巾擦汗,望着句号。
⑻句号避开省略号的目光。心里说,是呀,叫他如何能收手?他不像自己,一切都赶上了,结婚,老婆是百里挑一;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合起来一个好字;都出世了,才计划生育。他好不容易娶个讨饭的女人,生了三个女儿,才见到儿子……
⑼于是句号一叹说,儿女自有儿女福,孩子们的心还是让孩子们操的好。
⑽省略号说,你这话怎么让我听起来糊里糊涂的?我孩子们的心,是我孩子们自己在操哇!我的几个女儿虽然嫁得远些,但都很争气,且都是一双儿女,家庭和睦。大女儿早就住上了楼房,二女儿三女儿去年也建起了楼房,儿子在大棚种菜也是他们两口子在弄……
⑾好,好!句号一个好字接一个好字,好得省略好眉头又皱起了。句号说,你皱什么眉头,我可是真心为你叫好。以前我总以为你不如我,现在看来你并不比我差,既然这样,你就该像我一样,每月叫孩子们给点钱,我们两个做个玩伴,安度我们的晚年……
⑿句号轻轻地在省略号的肩上杵一拳,倍显亲切地说,我俩可是同年同月同日来到这个世界的,也就是结伴来的,虽然你托生在一个成分不好的家庭里,我借了那个民兵连长爹的光,但这几十年里,你哪次受委屈我不是在心里为你难受……
⒀省略号说,你是不是把话说得太远了,现在谁还有心思扯那些,你还是简单点,我还要赶路,我这担菜还要尽快挑到菜市场去,早一分钟就是早一分钟的价……
⒁句号也打断省略号的话说,我看你这家伙真是有点不够意思了,我这个想法在心里已经憋了好长时间了,百分之百的好想法,我们每天结伴到街上一趟,买点想吃的、喜欢吃的回来,过个无忧无虑的晚年,一块来到这个世界,一块离开这个世界……说句不该说的,我要像你,也有干不完的事、操不完的心,儿女多次请我进城给他们带孩子,去了我都回来了……
⒂我懂了你的意思。省略号接过句号的话茬说,可要我像你那样,我办不到,你说的那种日子我也实在是不想那样过,就说眼下,你赶街不过是去吃一碗馄饨或是一碗面,吃了回家干啥?睡觉!睡觉起来干啥?吃饭……而我,卖完菜,看看什么菜看好,下一茬我该种什么菜,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收获你懂吗?我有时候用收获的买一块排骨,有时候买一个猪头,加上萝卜煮一大锅,我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吃得乐呵呵的,乐呵呵你懂吗……
⒃罢,罢!句号打断省略号的话说,怪不得人们叫你省略号的,你就这么省略下去吧!说完,不与省略号再说,往小吃城走去。
⒄省略号也挑起担子,走上通往菜市场的道,歪着头,冲快步朝前的句号说,听好了,一个人如果感觉到活在这个世上无事可做了,他的人生不是打上句号了是啥?
(摘自《2012年中国小小说排行榜》,有删改。)联系全文,思考第一节划线句子的作用。
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省略号”得名的原因。
既然句号与省略号是老庚,而且是童年的好伙伴,为什么会出现文中第六节所写的“多少年来,两个人还没有这么近距离地面对过”的情况呢?
赏析第六节划线句子。
省略号的额头上有汗,头顶冒着热气,土布衫上沾有泥巴,深秋天了,还赤脚穿着草鞋。联系文章具体情节,分别概括句号和省略号对待生活的态度。
阅读下面说明文,完成后面小题。
凡尔赛宫宏伟、壮观,它的内部陈设和装潢富于艺术魅力。宫内500多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部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宫内陈放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其中还有远涉重洋的中国古代瓷器。由皇家大画家、装潢家勒勃兰和大建筑师孟沙尔合作建造的镜廊是凡尔赛宫内的一大名胜。它全长72米,宽10米,高13米,联结两个大厅。长廊的一面是17扇朝花园开的巨大的拱形窗门,另一面镶嵌着与拱形窗对称的17面镜子,这些镜子由400多块镜片组成。镜廊拱形天花板上是勒勃兰的巨幅油画,挥洒淋漓,气势横溢,展现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历史画面。漫步在镜廊内,碧澄的天空、静谧的园景映照在镜墙上,满目苍翠,仿佛置身在芳草如茵、佳木葱茏的园林中。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行文思路。
划波浪线句子中的“处处”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
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说其作用。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写下这题止,仿佛又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着的小路。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黑,薄暮冥冥。父亲还在四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回家的路上。那时,最迫切的愿望,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点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飘散的几缕炊烟中,默默地守望着。
其实,母亲所能煮的,也就是“饭”而已。自每年春三月下秧,到秋八月才有新谷入仓。在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一天三顿,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仿佛她真是不该只煮出这样的饭食。
虽然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盯紧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①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每当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一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那时,母亲最大的快乐,或许也和我们一样,就是逢年过节。因为,他终于能给我们煮出一顿好吃的饭菜来。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啰,开饭啰!”那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而是凝望着我们,嘴里喃喃说,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终于能够天天都这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也烧火做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②饭菜自然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然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没。父亲又讲,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说看啥时能回来,她做给你们吃。
“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绵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那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潮湿,依稀看见,我苍老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前,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的初源。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文中对母亲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认从两个画线的句子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文中多处使用修辞方法,请你用“”线在原文上画出两处,并在其右侧空白处写出对应的修辞手法。
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小时候,常常遇到一些女孩用“兰”字作名,干吗要用“兰”字作名呢?我产生了好奇心,去问父亲。父亲说,兰是一种草,开的花特香,兰草貌似柔弱,但生命力极强,逗人喜爱,因此人们爱用“兰”为女孩子命名,希望她们像兰草一样贤淑温柔,美貌端庄,健康成长。父亲的话我似懂非懂,但产生了想见兰草的愿望。
但家乡没有兰草,后来,我上了初中、高中,来到县城,那里也没有兰草。
去年九月中旬,我们奉命来到了扒口行洪的小河口镇灾区救灾。行洪区的高处已经露出水面。少数回归的群众,已在残堤上搭起了临时灾棚,等候着重建家园。为了迎接行洪区中小学生归校,我们急于了解学校的受灾情况。这是一所我十分熟悉的学校;雄伟的教学大楼,整齐的教师宿舍。特别是校园美化全市有名。四季花香,长年青翠,满园秀色。而现在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所学校,除伤痕累累的教学大楼依然倔强地挺立着,整座校园覆盖在厚厚的淤泥中。露出泥面的柏树、广玉兰、女贞树等,浑身泥土,成了朽木枯枝;至于那些名花们,早已杳无踪迹。一片泥沼,满止荒凉,看不到生命的迹象。我心里感到沉甸甸的。
就在我诅咒洪水的肆虐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发现远处的淤泥堆上,像是谁散落了十分鲜嫩的四季葱苗。远远望去,它们婀娜娇艳,翠润如玉。在这百里泥沼中不可能有四季葱苗!我不顾一切,从没膝深的淤泥中蹚了过去,走近一看,其中竟还有两朵三朵白色的小花。凑上去,一缕淡淡的清香,沁(qin)人心脾!我大声叫喊起来:这里有抗御洪水的英雄!同行的校长告诉我们,这堆淤泥下是一圈兰草。淹水前这些兰草叶长不过5寸。竟意想不到,它会在两个多月的滔滔洪水底下,不断地从与日俱增的淤泥中挣出身子,突破了半米多深的淤泥封锁。在洪水退后,群芳寥落,校园一片死寂。独有这兰草、兰花、带着与洪水顽强拼搏后的疲劳与倦色,虽然减少了一些浓绿与浓香,却显得更鲜、更嫩,更加美丽。我对这具有超强生命力的兰草,不禁肃然起敬。在温柔舒适的花园中,兰草恪守名份,娴静恬淡,默默奉献,丰富人间香与美,从不张扬;在沧海横流,洪水滔天的绝境中,兰草威武不屈,奋斗不止,争得了自己的生存,获得了发展的先机。
我抬起头来,远远望见守候在残堤上的父老乡亲们,心潮起伏,思绪难平。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这篇文章写兰草,着力表现了兰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文中有两个短语表达了作者在不同时期对兰草的思想感情,这两个短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小时候); _________________(救灾时见了兰草)。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富有表现力。请你指出其中一种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
文章结尾说:“在父老乡亲的身上,我看到了兰草的秉性;在兰草的身上,我看到了父老乡亲的希望。”
⑴这句话对全文内容的表达起什么作用?
⑵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①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②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③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④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步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选词填空①慢慢()身下去②两脚再向上()③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A.探 | B.俯 | C.缩 | D.倾 |
给上面文段加上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
这段文字刻画人物时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方法。(注:只要写出三种就得3分)
这段文字详细描写“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文中能体现“我”对父亲关心的两个句子是:
怎样理解父亲“心里很轻松似的”?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个动作和语言,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