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
集体工业 |
城乡个体工业 |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
1978 |
77.6 |
22.4 |
|
|
1997 |
25.5 |
38.1 |
17.9 |
18.5 |
上表反映了我国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各类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
B.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国经济的主体
C.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D.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3元,比22年前提高16.75倍。这一账本是上海( )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 B.率先跨入小康的见证 |
C.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 |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正式公布了由沈思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中华民国国歌:“亚东开发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据此国歌推断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西学东渐”的重要影响 |
B.“旧邦新造”体现了直接由君主专制政体到民主共和政体的转型 |
C.“飘扬五色旗”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五族共和的理想 |
D.此国歌发出了亚洲第一共和国积极进取融入世界的心声 |
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维新运动的反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义和团运动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不同 |
B.义和团运动不符合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主题 |
C.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背后的支持力量不同 |
D.义和团运动与维新变法的近代化方向背道而驰 |
英国格雷斯顿曾对鸦片战争有过这样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高傲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以下表述不符合材料的是( )
A.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英国文明国家的耻辱 |
B.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经济利益推动的战争 |
C.格雷斯顿认为自由贸易的原则不可侵犯 |
D.格雷斯顿认为鸦片战争是为了维护鸦片贸易的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