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人类的梦想始终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历程。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古老的梦

图一                   图二                               
(1)图一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什么特点?图二反映了古代农民的什么梦想?
救国梦
(时间:1898年初秋。 地点:北京裕泰大茶馆。)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好啦,我该走啦。
……
王利发 您看秦二爷,他又办工厂,又忙着开银号!
崔久峰 办了工厂、银号又怎么样呢?……他越来越有钱了!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
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老舍剧本《茶馆》
(2)根据材料,概括秦仲义的梦想,结合崔久峰的话,说说秦的梦想为什么难以实现?
乌托邦梦
1958年生产的1,100万吨钢铁中,有300万吨在1959年8月被宣布不适合用于工业——小高炉根本取代不了大型钢铁厂那样的作用。在这些一步登天的乌托邦梦想中间,一种实用主义情绪开始抬头,强调计划中的现实性和技术操作中的专业性。要实现真正的经济发展,仅仅靠精神的力量还远远不够,这一点变得越来越明显。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949—1965)
(3)材料中的“乌托邦梦”出现在哪一运动中?造成了什么消极影响?
“入世”梦
2001年,世界贸易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正式接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终于圆了漫长而艰辛的“入世”梦! 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4)世贸组织的英文简称是什么?为什么说“世贸组织需要中国,中国需要世贸组织”?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意义 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成就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今中外的政权十分重视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材料二 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三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4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

民生问题自古有之,不同时期、不同国家解决方式不尽相同。民生问题是近代以来各国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国家股份公司,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所拥有,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的情况已不存在;同时企业所有者退出了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战后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与以往不同,已经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 齐世荣、吴于廑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材料二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以霍普金斯为首的“联邦紧急救济署”。到1934年底,有大约200万个家庭得到了救济。在救济困难家庭的同时,还实行了以工代赈计划,成立了公共工程署等机构,管理公共工程项目,以吸收更多的失业者参加劳动。其中最宏伟的工程是田纳西流域的水利工程。
材料三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美、英为代表的“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有哪些发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产生这些发展变化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3)结合材料三,请以美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4)依据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近代两次工业革命给世界和中国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材料一为了纪念独立100周年,1876年美国在费城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博览会会址建立了一个火车站,并建有通往各地的有轨电车线,突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1904年 在美国圣路易斯举办世博会,展出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
材料二 1851年,伦敦世博会上,上海英商“宝顺洋行”买办徐荣村携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参加了伦敦世博会,获金银大奖。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举办的世博会上,中国馆的展品是中国传统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和工艺品,汇聚了各种各样富有中华特色的游艺戏院、一间佛殿、一间茶室、一个东方美食园。
材料三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请你设想一下1904年世界博览会能展出哪些当时世界先进的科技产品?这些产品对人类社会有何重大意义?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展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加的展品有何不同,并说明其原因。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属于农业文明,环顾世界,在所有的农业文明中,惟有中国文化发展得最细密、最精致、最富于情趣。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农业文明可以与它匹敌。

材料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钛左趾,没入其器物。郡不出铁者,置小铁官,便属在所县.”
——桑弘羊《盐铁论》
材料三郡城之东,皆习织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桥。什佰为伍,延颈而望,如流民相聚,粥后俱各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卷676引《苏州府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阻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
(3)材料三中“匠”与“主”之间的关系怎样?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关系”发展缓慢的政策原因。

“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人类命运和文明的兴衰荣枯。美日英关系体现着国际关系的风云变幻,也是大国国际政治的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1与图2之间是什么关系?图1争夺的焦点是什么?图2对美日关系演变产生什么影响?
材料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2)材料二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靠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四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3)材料四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
(4)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材料五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战场,下面是二张有关中国在二战中的照片:
(5)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请再举一例类似以上信息的史实。(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