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地棉花种植及相关产业链图”,回答小题。
产业链中X处的最佳利用方式是
| A.食用菌种植 | B.榨油制糖 | C.农村生活能源 | D.集中焚烧 |
影响该地轧花、纺织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 | B.市场 | C.原料 | D.劳动力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所示区域
| A.地形以高原为主,地势总体西高东低 |
| B.甲地的年平均降水量少于丙地 |
| C.乙地受西风影响,温带落叶阔叶林广布 |
| D.阴影区为以养羊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 |
关于图示所在的大洲的工业化,叙述正确的是
①大多数非洲国家工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产品科技含量低
②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非洲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③非洲资源丰富,应进一步加大对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促进工业化进程
④绝大多数出口产品为附加值较低的资源型产品,工业化进程较慢
A.①② B.②④ D.①④ D.③④
图1是非洲某区域示意图,图2是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当野生动物大迁徙到达甲地时,当地受
| A.西风带控制 | 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 C.信风带控制 | D.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
图1中序号①、②对应的垂直自然带分别是
| A.热带草原带积雪、冰川带 | B.热带荒漠带高寒灌木林带 |
| C.热带雨林带高寒荒漠带 | D.热带季雨林带苔原带 |
形成图1中同一自然带上限南北两坡高度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 B.水分 | C.光照 | D.地形 |
图示意某区域运用全球气候模式模拟1951-2000年和预估2001-2050年的年均≥10℃积温等值线(单位:℃)分布,3200℃为暖温带北界指标,1600℃为中温带北界指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区域的温度带及温度带的变化是:
| A.1951-2000年的甲地相当于暖温带 | B.2001-2050年的暖温带向高海拔推移 |
| C.1951-2000年的乙地相当于中温带 | D.2001-2050年的中温带向低海拔推移 |
该区域2001-2050年温度带变化对自然环境和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是:
| A.山地永久积雪的最低界线降低 | B.棉花的种植范围大量向南扩展 |
| C.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降低 | D.冬小麦的种植范围明显向北扩展 |
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此后,来自乙地的气团使甲地的天气发生明显变化。造成此次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 A.气旋 | B.反气旋 | C.暖锋 | D.冷锋 |
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与台湾北部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
| A.风力较大,风向为西北风 |
| B.风力较小,风向为西北风 |
| C.风力较大,风向为东南风 |
| D.风力较小,风向为东南风 |
此时
| A.黄河下游地区阴雨绵绵 |
| B.福建沿海地区狂风暴雨 |
| C.金沙江河段风和日丽 |
| D.渤海湾沿岸雨雪交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