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下列关于三次英荷战争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
B.导火线是英国议会颁布的《航海条例》 |
C.结果是英国掌握了海上霸权 |
D.实质是争夺世界市场的的商业战争 |
1917年,《新青年》第2卷第6期发表了胡适的《朋友》:“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该诗
A.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斗争精神 | B.否定了传统的道德观念 |
C.宣传了民主科学的思想理念 | D.体现了文学革命的成果 |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呈现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A.商品经济发展 | B.专制主义强化 |
C.拜金主义盛行 | D.轻商思想淡化 |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上述名句分别属于
A.楚辞、汉赋、唐诗 | B.楚辞、唐诗、宋词 |
C.唐诗、宋词、元曲 | D.宋词、唐诗、楚辞 |
在中国古代随着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适应商业和市民需要的文化领域取得非凡成就,这些成就不包括
A.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
C.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 D.宋代南戏和元杂剧的昌盛 |
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
D.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