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小题。(8 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
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日:“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习其声(       )             ②近益押(      )
③驴不怒(       )             ④其肉(       )
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 (     )

A.非显者《于园》 B.驴不胜怒,
C.遂以楼《黄鹤楼》 D.有好事者载以入

寓言常借简单的故事寄予深刻的启示。对于本文人们往往从老虎的角度得出"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能取得胜利"的道埋。如果从驴的角度分析,你会得出怎样的寓意。(2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咦!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讳改焉。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 主薄。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②主簿:官名。③手版:即笏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下场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可爱者甚()(2)清涟而不妖()
(3)有狱久不()(4)乃手版归()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水陆草木花部使者荐
B.此人一一具言所闻宫室、器皿、人物
C.委手版归不知有汉
D.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计其长曾不盈寸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乙】文通过写一讯立辨久不能决的案件和辞官反对杀人以媚人两件事,体现了周敦颐才智过人和 的优秀品质。(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祖还归,过沛①,留。置酒沛宫,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高祖击筑②,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③,复④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⑤,道旧故为笑乐。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⑥。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⑦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为其以雍齿⑧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
【注】①沛:沛县。②筑:筑琴。③汤沐邑:指国君、皇后、公主等受封者收取赋税的私邑。④复:免除赋税徭役。⑤驩:同欢。⑥ 献:敬献牛、酒等礼物。⑦丰:丰县⑧雍齿:原是刘邦部将,后反叛刘邦,被杀。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召故人()②酒,高祖击筑()
③吾虽关中()④吾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
下列句中的“之”与其他三句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唯陛下哀怜 B.沛中空县皆邑西献 C.楚王闻 D.吾欲辱

下列对文段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高祖这次回乡经过沛县,召集亲朋故旧一起纵情喝酒,还作歌让沛县的儿童学唱。
B.高祖免除了沛县的赋税徭役,并答应他们世世代代不必纳税服役。
C.因为沛县的百姓很多,高祖的父亲和兄长不能招待他们,所以高祖离开了沛县。
D.因为雍齿帮助魏王反叛刘邦,而丰县人也帮助雍齿,所以刘邦一开始不愿意免除丰县的赋税。

翻译下列句子。
十余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

文言文阅读理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A.项为之 B.怡然自得
C.鹤云端: D.喷以烟:

E.一癞虾蟆: F. 数十:
翻译下列句子。
A.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B.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列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三件事?


司马朗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客谢之。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监试者异之。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①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邵不从。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②。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注】①宄(guǐ):坏人。②钞:掠夺。
下列句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其境过清 B.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策之不以其道 D.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客之谢:②监试者之异:
为郡内忧之窃:④病去去:
翻译下列句子。
(1)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2)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用网捕)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史记·陈涉世家》)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天下,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B.今亦死亡:死亡
C.乃丹帛曰书:书写
D.楚人之怜:爱戴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判断无误的一项是
①扶苏数谏故②夫不能游墮事
③项燕楚将④山峦晴雪所洗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下列理解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段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起因和谋划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戍卒“遇雨失期”,被逼无奈而造反,偶然因素是主要的。
C.“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说明起义的舆论宣传工作取得了预期效果,提升了陈胜的威信。
D.选段中可以看出陈胜能够洞察时局,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

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