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动物的受精卵做以下实验:
⑴提取受精卵的细胞核,将核单独培养,不久核退化消失。
⑵把去掉核的细胞质单独培养,细胞质不久也消失了。
⑶把去掉核的受精卵的细胞质,重新移植上新核进行培养,不仅能正常生活,还能进行细胞繁殖。以上实验说明了( )
| A.细胞的全能性 | B.细胞核缺少营养供应 |
| C.细胞的完整性 | D.细胞质内没有遗传物质 |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蔗糖溶液 |
|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会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
|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的物质透过性存在显著差异 |
|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适合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
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 NaCl |
茉莉酸 |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NaCl浓度为100mmol·L-1,茉莉酸浓度为10-3mg·L-1;“-”表示无添加。
A.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B.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C.实验所用成熟胡杨细胞细胞液浓度均大于NaCl浓度
D.茉莉酸对NaCl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可能有抑制作用
撕去紫色洋葱外表皮,分为两份,两份外表皮细胞的大小、数目和生理状态一致,一份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甲组;另一份在蒸馏水中浸泡相同的时间,浸泡后的外表皮称为乙组。然后,两组外表皮都用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外表皮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减少。此时甲、乙两组细胞水分渗出量的大小关系是
| A.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少 |
| B.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比乙组细胞的多 |
| C.甲组细胞的水分渗出量与乙组细胞的相等 |
| D.无法比较 |
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 A.红细胞具有水溶性 |
| 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 |
| 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
| 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 |
将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去皮之后,分别置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其重量,增减的重量与蔗糖溶液的浓度关系如右图。据图判断,马铃薯细胞液浓度与下列哪项最为接近
| A.0.4 | B.0.8 | C.1.0 | D.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