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周总理1962年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
|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 C.“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
|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
|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
| 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 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
《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 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
|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A.法国共和政体 | B.美国民主共和制 |
| C.英国君主立宪制 | D.德国君主立宪制 |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音译词,指的是()
| A.内阁 | B.议会 | C.首相 | D.护国主 |
雅典直接民主与近代代议制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代议制的经济基础 |
| B.早期民主,民主程度低 |
| C.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有利于直接民主 |
| D.居民的文化程度低,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