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中国女报》介绍西方杰出女性时,逐渐从贤妻、孝女转向女爱国者、女政治家。这种变化表明
A.革命取代改良成为社会主流思潮 |
B.辛亥革命成功使女子获得了解放 |
C.女性的政治地位已与男性完全平等 |
D.女报逐渐担当起国民教育的职责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曾引用过一句名言“有力量者应该有所获,能有所获者应该保持所获”。能体现此名言的理论是
A.进化论 | B.量子理论 | C.相对论 | D.电磁学理论 |
1912年6月1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惯常;喜用外货,亦不足异。无如政界中人,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盲目效法成为当时报界的笑话 | B.辛亥革命推动了西装革履的流行 |
C.政治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化 | D.西装革履成为革命与否的重要标志 |
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换来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材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意图是
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 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
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 D.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
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A.戊戌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批评。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 |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
C.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 | 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