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五彩滩: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张永禄
①在中国内陆有一种奇特的地理景观,其地貌特征表现为断续延伸的土墩,间隔分布的地貌组合,被称为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大风环境下形成的一种风蚀地貌类型。
②五彩滩又称五彩河岸,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也格孜托别乡境内,地处额尔齐斯河北岸,海拔大约480米,在布尔津至哈巴河县之间距布尔津县城24公里处,北距喀纳斯景区200余公里。
③五彩河岸由于长期受风蚀水蚀以及淋溶等自然作用的影响而形成的。在阶地斜坡上沟壑纵横,沟谷与小土梁相间发育,间宽5-10米,土梁高一般为5-15米,最大高度约25米,高低错落,分布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这里地处干旱多风地带,由于河岸岩层间抗风化能力的强弱程度不一,形成参差不齐的轮廓,岩层以红色、土红色、浅黄和浅绿色砂岩、泥岩及砂砾岩组成,岩石色泽各异,五彩缤纷,状如彩色古堡、怪兽、峰丛等奇特造型的风蚀地形,是典型的雅丹地貌。大风起时,会发出怪异的声音,更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④五彩滩一河两岸,南北各异。南岸,有绿洲、沙漠与蓝色的天际相合,风光尽收眼底。北岸,是悬崖式的雅丹地貌,山势起伏。这里的岩石颜色多变,在日出日落时分的阳光照射下,五彩随光线的变化而变化,岩石的色彩以红色为主,间以绿、黄、白、黑及过渡色彩,色彩斑斓、娇艳妩媚,因此被称作"五彩滩",并号称是"新疆最美的雅丹地貌"。尤其夕阳西下时这里变得更为柔和绚丽,在"城池"与"山谷"之间,幻化出不同的色彩来:从金黄,褐黄,土黄,到柔顺的一抹浅黄,还有玫瑰红,棕红,层层叠叠,波浪般相拥而来。
⑤夕阳西下又恰是牧归时,而在不远处的阿克吐别克吊桥上会时不时有哈萨克牧民骑着高大的骏马赶着羊群从吊桥上走过,给安静的五彩河谷平添些许生气。
⑥额尔齐斯河是我们国家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入哈萨克斯坦。是仅次于伊犁河的新疆第二大河。河水平缓开阔,有一座吊桥,即著名的"阿克吐别克钢索桥",将对岸的绿色河滩谷地和雅丹地貌连接起来。
⑦在额尔齐斯河的两岸,一边是茂密的杨树林,一边就是经过风蚀雨剥色彩斑斓的火山熔岩,杨树林和五彩滩遥遥相望。这里的杨树林据说除了有非常珍贵的黑杨外还有青杨、白杨、苦杨、胡杨等四大杨树种群。秋色中的杨树林,色彩是绚烂的,还有那平缓而开阔的额尔齐斯河宛若一条蓝色的飘带嵌在金色的五彩滩和绿色的杨树林中间,河上的吊桥连接两岸,增添了几分浪漫。五彩滩除了有色彩绚丽,造型奇特的雅丹地貌,有巨砾重迭,银波翻腾的额尔齐斯河,还有璀璨的,令人惊艳心醉的杨树林,敢问还有什么地方能和五彩滩相媲美呢?
⑧一般的雅丹地貌周围都是戈壁荒漠,但五彩滩却无比奇妙地衬托着对岸的绿色河谷。截然不同的地貌一河隔两岸,俨然两重天,对比强烈又浑然天成,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这就是布尔津额尔齐斯河的五彩滩。
(取材于"新疆旅游网",略有改动)
1. |
根据原文回答,雅丹地貌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地貌特征?(用一句话概括) |
2. |
第③段划线部分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有何表达作用,请概括回答。 |
3. |
第⑦段中加点词"据说"可否删除?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体现了说明文什么特点。 |
4. |
文章介绍美丽的五彩滩怎样一幅独特的画面美?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
现代文阅读理解(1 5分)
藤野先生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全是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在选文第①段括号处填入适当的标点符号,并说明理由。
选文第③段的画线句子说“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为什么“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选文第④段说“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请结合选文来回答,“我的意见”变化的内容是什么,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变化的内容:
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三手烟”的危害
唐承革
①说起吸烟,人们认为它只是对那些直接吸烟(一手烟)的“烟民”,或被动吸烟(二手烟)的“被害者”的健康有危害。现在,有研究发现,“三手烟”对人的健康同样有害。最先提出“三手烟”概念的是美国波士顿“麻州儿童综合医院”的专家们。他们首先发表了“三手烟”对婴幼儿健康造成危害的论文。他们的研究证明即使吸烟者将烟熄灭几个小时甚至几天后,室内的家具、地毯、墙壁、衣物等物件表面上仍会残留着吸烟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毒物质,这些有毒物质附着在人的身上,对儿童的健康有很大影响,也会伤害到长时间处于这样环境下成人的呼吸系统。后来研究证明,“三手烟”中的有毒物质对任何年龄阶段的人来说,都有造成癌症的影响,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工作,哪怕从未接触过烟草,患肺癌的概率要比在不受烟草侵害的室内增加3倍。
②“三手烟”中所含的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放射性元素钋—210和其他十余种高度致癌的化合物。虽然不少烟民为了不危害别人,到露天空旷处和允许吸烟的场所吸烟,或当家人特别是孩子不在家时吸烟。但是即使如此,也不足以防范“三手烟”的危害:如果在室内吸烟,开窗或开风扇无法完全清除“三手烟”,吸烟散发出来的有害物质,很容易滞留在墙壁、家具甚至吸烟者头发和皮肤上,旁人进入室内,就等于在吸“三手烟”;即使到室外吸烟,吸烟者身上和口腔中残留的有害物质也会被带回室内,污染室内的空气。致癌物质会在肺部“逗留”,一旦人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或机体免疫力迅速下降,就很有可能引发肺癌。
③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这是因为:(一)儿童的体重相对成人低,同样水平的有毒物质对儿童的危害更大;(二)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远远低于成人;(三)婴幼儿和儿童如果在吸过烟的环境里“摸爬滚打”,他们的手上、身上便会沾染这些有害物质,甚至有可能“吃下”一些。
④针对“三手烟”,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格奥尔·马特等研究人员曾做过一项研究,对象是49名不满13个月大的婴儿。他们发现,即使父母只在室外吸烟,他们居室的空气和尘埃中还是能够发现尼古丁。检测婴儿的尿液和毛囊的尼古丁结果表明,被动吸入父母“三手烟”的婴儿,其体内尼古丁含量比不吸烟家庭的婴儿高7倍。一些研究表明“三手烟”会引起婴幼儿呼吸系统的问题,增加婴幼儿患急性支气管炎、哮喘的几率。
(选择《百科知识》2012年2期)请根据第①段的介绍给“三手烟”下定义。
请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下面句中划线字能否去掉?为什么?
成年人由于抵抗能力较强,“三手烟”对他们的危害短时间内还不明显,“三手烟”最大的受害者是儿童。文章最后一段主要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从人们只认识到“一手烟”“二手烟”的危害谈起,既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又体现了本文写作的必要性。 |
B.文章第②段开头具体列举了“三手烟”中所含的多种有毒成分的名称,有助于引起读者对“三手烟”危害的重视。 |
C.第②段结尾,“致癌物质会在肺部‘逗留’”一句中“逗留”一词有有拟人意味,使语言增添了几分生动性。 |
D.第③段先后从儿童的体重特点、行为方式、抵抗能力等方面说明了儿童是“三手烟”最大受害者的原因。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威塞尔
①“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顾客介绍着。
②“你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脉脉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③衣着华丽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么精美的钻石,我还从来没见过呢……”
④“这颗钻石多少钱?”男顾客问。
⑤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⑥“那当然哕。”男顾客不屑地说,“到底多少钱?”
⑦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
⑧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了一声,大睁着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着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怎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回过神来。“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本德尔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必须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等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了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⑨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钻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现在,本德尔不仅将它按正品价卖出去了,甚至还加了四万马克。他知道,这样的机会千载难逢。
⑩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男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心跳加速,难道他发现了……
(11)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颗钻石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让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价钱我不在乎。”
(12)“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13)“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那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14)“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高兴得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15)“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16)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几个月过去了,被派出去的人当中终于有一个从缅甸打来了电话,说他在仰光发现了一颗符合要求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一定要弄到手,不管多少钱!”
(17)当本德尔用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买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18)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19)“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专家仔细地察看了钻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位置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颗钻石!”
(20)本德尔先生的脸刷地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一步跨到电话机旁拨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你好,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新地址……”请在空格内把故事情节补充完整。(2分)
|
||||||||||
![]() |
![]() |
|||||||||
|
||||||||||
![]() |
||||||||||
A.第⑤段中“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是因为有人开口问价那颗钻石,让他激动不已。 |
B.第⑨段中划线的句子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C.第⑩段中卡德尔心跳加速的原因是他再次看到了熟悉的大买主,这让他很激动。 |
D.这篇小说通过受骗上当的买家设计教训商家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商业欺诈行为害人更害己啊。 |
阅读《我长大了》完成小题。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被淡忘了。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文中画线句子是描写,作用是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气氛并不如想像的恶劣”,而“我”想像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像?
“我”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作为长大的标准;后来,“我”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作为长大的标准;最后,我终于意识到衡量是否长大的真正标准,那就是
试结合选文的最后一小节谈谈你对这一标准的理解:
阅读《鲁迅自传》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于一八八一年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的一家姓周的家里。父亲是读书的;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很愁生计。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几乎什么也没有了;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我于是决心回家,而我底父亲又生了重病,约有三年多,死去了。我渐至于连极少的学费也无法可想;我底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鲁迅按的顺序,分四段分别叙写了自己的、、及创作和著述的情况。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教员,第二年就走出, 到绍兴中学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以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想一想词语“第二年就走出”“第三年又走出”“到底被拒绝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含蓄地交代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
作者为什么学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用原文回答)
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所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