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这种组织形式决不是新出现的。……但是在18世纪之前,工厂从未成为典型的形式。……只有需求扩大足以让所有人口消费大规模工业产品时,工厂制才成为典型形式。” 这一观点主要说明了
A.工厂制为垄断组织的产生提供可能 |
B.市场扩大推动英国开始采用工厂制 |
C.世界市场扩大催生了英国工业革命 |
D.市场需求的扩大推动工厂制的发展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
A.程颢 | B.朱熹 | C.王守仁 | D.李贽 |
源头村位于江西南城县上唐镇境内。数百年来,这里流传着南宋理学家——朱熹老先生讲学赋诗的佳话。据老人们说,源头村还曾改名为“活水乡”,以表示对朱熹来此讲学赋诗的纪念。朱熹讲学中最有可能出现的言论是( )
A.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
B.学以至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
C.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 |
D.儒家应设法“正君心”来干预政治 |
《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 | B.道家 | C.墨家 | D.法家 |
下列言论中,与“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的观点属于同一思想流派的是( )
A.“至乐无乐,至誉无誉” |
B.“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C.“声乐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 |
D.“时移而治不易者乱,能治众而禁不变者削” |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体现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这一学派是( )
A.主张节俭的墨家 |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 |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 | D.“无为而治”的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