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为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法国 |
1:28 |
德国 |
1:32 |
英国 |
1:57 |
俄国 |
1:107 |
A.法国在战争中伤亡人数最多
B.战争给主要参战国带来巨大的人口伤亡
C.战争凸显了核武器的巨大杀伤性
D.俄国率先退出了一战
“普法战争的失败及围城时期的痛苦,无产阶级的失业和小资产阶级的破产,资产阶级的卖国行为及其加重人民苦难的措施——这一切便是推动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这次发生在巴黎的革命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
B.使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 |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 |
一位五四运动的参与者,后在台湾政界任职的官员在回忆和评价五四运动的文章中说:“大陆赤祸蔓延,政府迫迁台湾,五四运动为其主因,应负绝大责任。”这从反面说明了五四运动的影响是
A.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
B.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
D.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与“这一集体亮相”无关的是
A.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台湾割让给日本 |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史学家认为:“《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为此,“战胜国”将要采取的行动是
A.掀起瓜分狂潮 | B.发动战争扩大市场 |
C.扩大资本输出 | D.割占中国台湾 |
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 B.洋务运动 | C.中法战争 | D.甲午中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