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实现文化梦。
材料一 在我国五千多年文明发展历程中,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共同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在以文化为代表的软实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的今天,文化梦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文化梦”是历史的传承,植根于深厚的文化传统。文化作为精神根基,培育了中华民族血脉同根、生生不息的民族自信心。
(1)材料一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道理?
材料二 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舌尖上的中国走红世界、中国作家莫言结缘诺贝尔文学奖等等的背后,是我们在逐步实现文化梦的过程。不当井底之蛙而盲目陶醉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在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优秀文化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以发掘文化的内在魅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助推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使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富有的同时,让世界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与辉煌、凝厚与悠远,“文化梦”让“中国梦”更丰富多彩!
(2)结合材料二,谈谈怎样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某县为改变贫困面貌,县政府锐意改革创新,成绩斐然其做法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自筹资金,修建了遍布全县的标准化的柏油路和“村村通”;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微笑服务活动,积极落实依法治县和以德治县方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封山造林,大力发展旅游业。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该县政府是
如何履行政府职能的?9分
截至2010年5月,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04亿,网络也越来越成为言论传播的新方式。在我国公民的网上言论如果不违反《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法规,则任何机关、个人、团体、党派均无权干涉。当然,网民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利益。
结合材料,从政治生活角度谈谈你对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这种行为的认识。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3·11”大地震给日本一次重创,日本政府的应对能力和作为可圈可点。首先是快速反应;其次是信息披露及时、透明;再有及时到位的公共服务。福岛发生核泄露后,日本东电职工180人自愿留下,50人为一组,轮流进入核电站,甘冒生命危险,为反应堆降温。
材料二:核能在上世纪中期得到广泛运用,它的诸多优点为我们所公认;在核能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也存在弊端。日本核泄漏事故为人类利用核能敲响了警钟。对待此次事故的正确态度是以之为鉴,定期做好核电站的维护和检查,只有这样,人类才能提高安全利用核能的能力、防范其潜在的危害。
(1)用经济学常识回答:材料一反映了日本模式的哪些特点及对我国市场经济有何启示?
(2)请从矛盾观的角度,指出材料二给我们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幸福感”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振奋人心也是最令人憧憬的词语。不同的人对“幸福感”的诠释不同。
农民工:“出来赚钱,要靠自己的本事,更希望老板不断地给涨一涨工资”。
家庭主妇:“希望每天都能买到放心菜,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
大学生:“毕业后就能找到体面的工作,既要受重用,待遇还要高”。
(1)用经济生活知识,就实现农民工、家庭主妇 “心中的幸福”提出合理化建议?
(2)大学生这种“幸福感”给你哪些哲学启示?
2011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水利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材料二水利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民生优先,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统筹兼顾,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坚持人水和谐,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水资源。坚持改革创新,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解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材料三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需要推进依法治水: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完善水资源配置、水土保持等领域的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严格执行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等制度。加强园家防汛抗旱督察工作制度化建设,深化水行政许可审批制度改革,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
(1)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水利改革基本原则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水利建设的意义,并分析我国在水利改革中是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
(3)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提高依法治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