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不能体现的涵义是 ( )
| A.地球资源日渐枯竭 | B.世界人口数量越来越多 |
| C.环境人口容量越来越小 | D.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
劳动参与率=(工作人数+正在找工作人数)/16岁以上人口数,它可反映潜在劳动者参与工作的意愿。下表为2010年亚洲四国劳动参与率数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印度劳动参与人口最少 | B.女性劳动参与率一般高于男性 |
| C.劳动参与率与区域产业结构有关 | D.劳动参与率与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
对我国劳动参与率偏高的原因,推断合理的是
| A.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大 | B.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 |
| C.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善 | D.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
下图中两图代表安第斯山脉东西两坡上的植被分布图,①~⑦代表不同的植被。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植被⑦所在的自然带是
| A.山地垂直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热带荒漠带 |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导致植被①东西两坡面积差异的原因主要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 B.暖流 | C.地形与信风 | D.海陆分布 |
下图为我国受地形影响的日照时数(即地形对太阳照射光线的遮挡导致减少的日照时数)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最大 | B.大兴安岭比东北平原的日照时数大 |
| C.内蒙古高原比云贵高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大 | D.华北平原对日照时数的影响较小 |
A处数值大的原因可能是
| A.受西南季风影响大,降水多 | B.海拔高、气温低,水汽易凝结 |
| C.山高谷深,地形崎岖 | D.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 |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2013年12月上旬甲、乙两个 PM2.5观测站日观测数据平均值曲线图,下列有关甲、乙两个观测点的位置最有可能位于
| A.甲位于工业区内、乙位于城市主干道旁 |
| B.甲位于商业区内、乙位于住宅区内 |
| C.甲位于城市主干道旁、乙位于城市风景区内 |
| D.甲位于住宅区内、乙位于商业区内 |
下表是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些数据。完成下列各题。
| 2002年 |
2012年 |
年均增长 |
|
| 城镇化率(%) |
30.09 |
52.57 |
3.01% |
| 户籍人口比率(%) |
27.89 |
35.29 |
2.38% |
| 举家迁移比率(%) |
22.38 |
20.66 |
-0.80% |
| 城市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 |
25973 |
45565 |
5.78% |
注(1)城镇化率是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
(2)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拥有城镇户籍(市民)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举家迁移比率即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2002~2012年间,我国
| A.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 | B.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 |
| C.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 D.农民工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
表格中数据反映突出的问题是
| A.城镇人口增长过快 |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
| C.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