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3月,苏联向孙中山提供了200万墨西哥银元的经济援助,并支援了武器,派遣了政治和军事顾问。孙中山指示:“按苏联模式组建军队,建立北伐桥头堡。”这表明当时
| A.孙中山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者 |
| B.苏联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
| C.苏联已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
| D.苏联成为支持国民党的重要国际力量 |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三大经济理论。它们诞生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 A.商业革命、信息革命、知识经济 | B.市场化、区域化、全球化 |
| C.商业革命、工业革命、经济危机 | D.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 |
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C.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有学者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是前30年基本上是由政府主导或者控制的人口流动,后30年多是相对自由的流动。这从侧面反映了()
| A.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丧失 | B.经济体制的巨大转变 |
| C.城乡差别的消失 | D.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 |
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3句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要指()
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
③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调整
④积极推进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④ |
20世纪50年代初期是中国社会急剧转型的时期,“勤俭节约,无私奉献”成为中国社会风尚的主流,被许多学者誉为“五十年代现象”。与此现象的形成没有关联的是()
| A.新中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 B.计划经济体制形成 |
| C.经济落后,物资匮乏 | D.经济建设屡遭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