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硫原子 ;
(2)硝酸 ;
(3)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4)2个碳酸根离子: ;
(5)有单质铜参加的置换反应 。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l)硫酸钙中的阴离子。
(2)钙片中的钙元素。
(3)生石灰做干燥剂的反应原理。
信息Ⅰ:数十亿年来,地球上得物质不断地变化。大气的成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表是原始大气和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目前空气的主要成分 |
N2、O2、CO2、水蒸气及惰性气体等 |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 |
CH4、NH3、CO、CO2等 |
信息Ⅱ:下图分别是海水和人体中部分元素的质量分数。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运用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海水中,金属元素含量最高的是钠元素。 我国青海湖是个内湖,其湖水是不能流到大海中,湖水与海水相似也是咸的,而地球上多数的湖水是淡的。从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规律和水的天然循环的角度看,海水中钠元素的含量比较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比海水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填“大”或“小”)________。
人体中碳元素的相对含量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原始大气是指绿色植物出现以前的大气。假设把现代的人或其他的动植物放在原始大气中,你认为他们能否生存下去?________。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绿色植物出现以后,原始大气中的CO2逐渐减少。同时O2逐渐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的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2006年6月10日凌晨,一辆载有近30吨苯酚的槽罐车途径福建省浦城县时,槽车侧翻,约有10吨的苯酚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酸臭气味。现场10米之外就是南浦溪,下游有许多饮用水的取水口,情况危急……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苯酚(化学式为C6H6O)属于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现场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下列对事故处理的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水进行冲洗或用泥土填埋
B.挖隔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C.随时检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含量
(4)用木屑吸附残余的苯酚,然后点火燃烧除去。写出苯酚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