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的荒地进行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单位:J/hm2·a)

营养级
同化量
未被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释放量
A
2.48×1011
2.00×109
1.20×1010
3.60×1010
B
2.40×l07
6.00×lO5
4.00×105
2.30×107
C
7.50×108
2.40×107
6.00×106
7.16×l08

(1)输入该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的总能量是                   J/hm2·a,这部分能量是由表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2)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3)该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类型为                    
(4)生态学家为了监测和预报该生态系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弃耕后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Ⅰ.研究者通常采用________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调查统计发现田鼠繁殖能力很强,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47%。
Ⅱ.根据调查统计的数据,构建了田鼠种群增长模型为Nt=N0·λt(其中Nt代表t天后田鼠的数量,t表示天数,λ表示倍数,N0表示田鼠的起始数量)。由此可知田鼠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的生存环境条件是                                       
Ⅲ.重复观察统计田鼠数量,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                               
以利于鼠害的防治。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群落的主要类型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出芽酵母的生活史如下图1所示,其野生型基因发生突变后,表现为突变型(如图2所示)。研究发现该突变型酵母(单倍体)中有少量又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请分析回答:

(1)酵母的生殖方式Ⅱ与Ⅰ、Ⅲ相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因而产生的后代具有更大的变异性。
(2)依据图2和表1分析,A基因的突变会导致相应蛋白质的合成,进而使其功能缺失。
(3)研究者提出两种假设来解释突变型酵母回复为野生型表现型的原因。
①假设一:a基因又突变回A基因。提出此假设的依据是基因突变具有性。
②假设二:a基因未发生突变,编码能携带谷氨酰胺的tRNA的基因B突变为b基因(a、b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a基因表达过程中,b基因的表达产物携带的氨基酸为________,识别的密码子为,使a基因指导合成出完整的、有功能的蛋白质。
(4)为检验以上假设是否成立,研究者将回复后的单倍体野生型酵母与原始单倍体野生型酵母进行杂交,获取二倍体个体(F1),培养F1,使其减数分裂产生大量单倍体后代,检测并统计这些单倍体的表现型。
①若F1的单倍体子代表现型为,则支持假设一。
②若F1的单倍体子代野生型与突变型比例为3:1,则支持假设二,F1的单倍体子代中野生型个体的基因型是,来源于一个F1细胞的四个单倍体子代酵母细胞的表现型及比例可能为

表油菜素内酶(EBR)是一种固醇类植物激素类似物,为研究其生理作用,科学家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分析回答:
⑴取同样大小的黄瓜叶圆片浸泡在不同浓度的EBR溶液中,在适宜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处理3h后测定叶圆片的光合放氧速率,结果如图1所示。

①EBR在使用前需用作为溶剂配成高浓度母液,然后用蒸馏水稀释成不同的浓度(填选项前的序号)。

A.蒸馏水 B.生理盐水 C.乙醇 D.无菌水

②本实验的目的是
⑵在上述实验基础上,科学家分别用一定浓度的EBR溶液和不含EBR的溶液(对照)喷施黄瓜植株叶片,在处理后0-168h中,间隔一定时间测定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2、图3所示。

①在本实验中,实验组最好使用浓度为的EBR溶液喷施黄瓜叶片。
②据图2、图3分析,喷施EBR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黄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由此推测,EBR处理可能提高了叶绿素的能力,使类囊体膜上合成的增加,进而促进了碳(暗)反应过程。
③在用EBR处理黄瓜幼苗24h后,进一步测定黄瓜叶片光合作用相关参数发现:在适宜光照强度下,当光合作用速率达最大时,实验组所需的环境中CO2的浓度低于对照组;在适宜CO2浓度下,当光合作用速率达最大时,实验组所需的光照强度低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说明,EBR处理提高了黄瓜幼苗对的利用效率,使其在条件下就达到最大的光合能力。

(共10分)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如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主要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此食物网中,小型猛禽分别处于营养级,小型猛禽与杂食性小鸟的关系是
(2)工作人员根据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特点,释放训练过的猎鹰来驱赶小鸟。
(3)为了进一步驱鸟,某机场先铲去原有杂草,而后引种了虫和鸟都不爱吃的“驱鸟草”,机场内小鸟大为减少。以后“驱虫鸟”逐渐被杂草“扼杀”,这种生物群落的变化过程属于演替。如果完全除去杂食性小鸟,则该生态系统稳定性将降低。
(4)为了了解机场内蜗牛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选取样方的关键是。根据下面的取样调查表可估算出蜗牛的种群密度为只/m2

(5)若图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6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以得到能量为kJ。

(共11分)苹果酒、苹果醋、苹果汁等是人们餐桌上的常见食品。请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是在苹果酒的基础上制作苹果醋的流程图。图①过程常用的发酵菌是,过程②常用的发酵菌是,后者可以在食醋中获得,分离和纯化该微生物的方法如下:
第一步:配制培养基。根据物理性质,培养微生物常用的培养基为
第二步:采用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
第三步: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菌落。
(2)某同学计划统计食醋中该发酵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涂布,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证明过程中是否被杂菌污染。
(3)苹果泥与果胶酶混合能提高苹果的出汁率并使浑浊的果汁变澄清,其原因是。果汁生产时,为了使果胶酶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成本,在控制好温度和PH的基础上还需要控制好

I.(每空1分,共5分)果蝇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该果蝇的性别是,其一个染色体组包含有条染色体。
(2)在果蝇中,有眼和无眼是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控制的。已知果蝇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和灰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说明无眼为性状。将F1中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的表现型为,其比例接近于,说明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Ⅱ.(1)题1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用 A、a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圆眼与棒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用B、b表示显性和隐性基因)。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果蝇群体中,已知基因a的频率是,实验小组从该群体中选取两只果蝇作亲代进行杂交实验,子代果蝇的表现型及比例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亲代中雌果蝇的基因型是
(2)若用子代中的1只长翅果蝇与环境中的1只长翅果蝇杂交,产生残翅果蝇的概率是
(3)在某条件下进行实验,子一代某些雌果蝇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结果子一代长翅圆眼的雌果蝇比例变为,其他雌雄果蝇的表现型和比例均相同。
①预测不能正常发育存活的个体基因型可能是
②针对此推测进一步作出验证:用纯合长翅圆眼雄果蝇与基因型为的雌果蝇杂交,将子代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培养,若子代中有雌果蝇,则基因型为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若子代中无雌果蝇,则基因型为的个体不能正常发育存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