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是一种扩大宣传,辐射大众的艺术形式,其细节折射了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化。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一重大改革中的某项政策的宣传画,为了执行这一政策,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直接发放救济物资 | B.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C.减耕减产补贴农业 | D.兴办基础公共工程 |
“今日幸颐和,明日幸北海,何日再幸古长安,亿万兆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交趾,六十割台湾,七十更割辽东地,廿余省版图渐蹙,预期万寿祝疆无。”
(注: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即1835年,交趾是今天越南)以上对联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第一次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中法战争 ④甲午中日战争 ⑤日俄战争
A.①②③④⑤ | B.③④⑤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有人认为,甲午战争是“传统中国和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
B.清政府开始引进西方的近代技术,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C.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变法思想开始形成 |
D.民族工业获得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接恭亲王咨文,敬悉銮舆(皇帝的车驾)已出巡热河, (夷)氛逼近京城仅二十余里,为之悲泣,不知所以为计。”该日记记载的事件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 D.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
下图是一幅漫画《奴化教育:鬼话连篇!》日本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摧残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反抗意识,实现其民族同化政策 |
B.加强初等教育,普及日语和日本皇民意识 |
C.提高沦陷区人民文化水平,发展经济 |
D.宣传其“中日亲善”、“共存共荣”、“大东亚新秩序”谬论 |
由下面的历史短剧台词(片断),可以判定他们再现的历史情境是:
小明(忧心忡忡):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小强(贪婪而傲慢):还没咽下去,饿得厉害!
A.荷兰割占台湾赤嵌楼 | B.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 |
C.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 D.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