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3年3月5日—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    为国家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为国家总理;张德江当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并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草案)》。(  )

A.李克强、习近平 B.胡锦涛、习近平
C.习近平、李克强 D.习近平、温家宝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有了人脑不一定就会有意识,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B.没有人的的实践活动使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脑,就不会产生意识
C.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特有机能
D.只有人脑才能产生意识

下列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①闭门思过  ②经济体制改革        ③吾日三省吾
④忏悔和祷告 ⑤某作家写不准备公开发表的日记 ⑥歌星公开演出

A.① ③ ④ ⑤ B.① ② ④ ⑤ C.② ⑥ D.③ ④ ⑤ ⑥

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了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只要有正确的社会意识就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中国白酒蜚声海内外与其独特的酿造工艺密不可分,某名酒的酿造顺应季节变化的自然规律,“端午踩曲,重阳下沙投料”八次摊凉及加曲堆积发酵、九次蒸煮、七次取酒,历经一年方能完成。这一酿造过程反映的哲学道理有
①质变的快慢取决于量变的次数 ②质变的质量取决于量变的多少
③质变的实现必须符合客观规律 ④质变的实现需要一定量的积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日本大地震引发核辐射后中国出现了抢盐风波。有人说: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可怕的不是“辐射”,而是被放大的“恐慌”,是因为
①在一定条件下意识对物质起决定性作用
②“恐慌”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③在特定环境下无知的恐慌会对问题的合理解决起巨大的阻碍作用
④价值判断对人类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