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参加了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先生充分肯定了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的价值,认为两个国际军事法庭的设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大创举。这一“创举”中不包括
A.以召开国际会议的方式集体讨论对于战败国的惩处 |
B.追究发动侵略的野心家和好战者的个人刑事责任 |
C.对法西斯国家的犯罪组织依法进行审判 |
D.以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违反人道罪等罪行起诉被告 |
“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对《共产党宣言》中的这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 B.民族运动在世界范围内趋于消亡 |
C.资产阶级革命是历史的倒退 | D.资本主义生产不需要民族基础 |
有学者指出: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重要。这种现象的发生最可能与下列何者有关?
A.通俗文化盛行,平民识字率提高,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提高 |
B.棉纺织业兴起,以妇女为主的手工副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 |
C.引进甘薯、玉米等新作物,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了妇女地位 |
D.江南地区人口大量外迁,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因而日益重要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汉书》:“山东出相,山西出将。”曹操《蒿里行》:“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鸿门宴》:“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其中的“山西”、“关东”、“江左”、“河南”在古代分别指
A.崤山以西、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北、黄河以南 |
B.太行山以东、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西、黄河以南 |
C.崤山以西、函谷关或潼关以东、长江以东、黄河以南 |
D.太行山以东、山海关以东、长江以南、黄河以南 |
法国著名文学家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在此他强调的是
A.历史研究中所作的推论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
B.历史研究过程中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D.研究历史不可以借助假设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