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国沿海及内河沿岸的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内陆乡村依然是“昼出耕田夜织麻”,农民主要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的基本需求。这说明当时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 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 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
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
A.手工工厂普遍建立起来 | B.农业生产地位下降 |
C.手工业实现专业化生产 |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 |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于掌上。”这一观点属于
A.儒家 | B.墨家 | C.法家 | D.道家 |
“布雷顿森林体系只不过是‘华尔街的分店’,世界银行从属于政治目的,这让它成了一个大国的工具”(1947年联合国大会苏联代表发言),据此判断布雷顿森林体系
①是美国控制世界经济的工具
②强化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
③妨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④导致世界经济畸形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④ |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张雪倩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总量的54%,还包括了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主要说明了
A.APEC经济一体化已推动政治一体化进程 |
B.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
C.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
D.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全球化发展 |
2010年4月25日,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传来消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2010年联合春季会议通过的投票权改革方案中,将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银行的整体投票权提高3.13个百分点,由原先的44.06%提高到47.19%。其中,中国的投票权从目前的2.77%提高到4.42%,成为世界银行第三大股东国,仅次于美国和日本。这说明了
A.大国操纵世界银行的局面得到彻底改观 |
B.会员国缴纳股金的份额与投票权开始脱钩 |
C.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
D.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