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注生活爱我家乡】
小超同学对家乡的发展十分关注,经常通过日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让我们摘录几则,共同分享。
日记一: 3月12日 晴
在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我县个人投资兴办的企业越来越多,有的已成为县里纳税大户,我家创办的玩具厂,效益也不错。大家都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1)政府为什么鼓励和扶持这类企业的发展?
日记二:5月10日 晴
"五一"假期,我去农村大伯家,发现村里盖了不少新房,建了垃圾回收站,我还惊讶地发现,
村委会有了电子阅览室……。大伯兴奋地告诉我,省委、省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生态宜居、兴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好乡村建设,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2)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有何意义?
日记三:6月6日 晴
思想品德课上,老师告诉我们,神舟九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汇聚了众多的"安徽创造",如着陆场直升机卫星通信终端;多类集成电路的重要部件;火箭推进荆主原料;天宫一号多功能液晶显示器等。听了老师的介绍后,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3)请说说众多的"安徽创造"对你的启示。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经济生活需要法律保障 科技的重要性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5年3月15日,广西河池都安县城上千名各界民众或手握蜡烛或手举花圈送别他们心目中的大好人--都安高中校长莫振高。莫振高30多年时间里,用自己微薄工资以及陆续筹集而来的3000多万元人民币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他也因此被称为“化缘校长”。
(1)莫振高的事迹体现了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在全社会倡导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2)莫振高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以实际行动关爱身边的贫困学子关爱弱势群体?

材料一: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的发展,居民收入增长,生活水平提高,但是垃圾问题也日益突出。城市居民的厨余垃圾、废水污水等生活垃圾排放量与日俱增,垃圾分类工作推行效果不佳,城市垃圾下乡、垃圾包围农村,为寻找新的垃圾填埋或焚烧场地,时常引发农村居民的抗议。农村居民的厨余垃圾、以及其他生活生产垃圾排放量也不甘落后,许多村口道旁往往是垃圾成堆,加之农村的排污环保设施缺乏,便出现了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景象,这与美丽乡村建设格格不入。
材料二:话说我市某校初三年级某班课室内备有垃圾桶、资源回收箱,但是,还是时常出现这样的景象:垃圾桶内有废旧书本,垃圾桶外地面有脏纸巾和矿泉水瓶,资源回收箱里有脏纸巾等垃圾。对此有些个别同学不以为然地说,垃圾扔地面无所谓,因为有值日生打扫,扔错地方了清洁工清理分拣不就行了。
依据所学,结合材料,解答下列问题:
(1)以废旧书本为例,分析“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从居民个人的角度,分析垃圾分类活动推行不力的原因?
(3)就课室内有效落实垃圾分类、保持课室清洁,给班级管理提几条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广东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淡水资源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天天冲凉洗衣是广东居民生活中的基本需求。但近年来随着广东经济和城市化的迅猛发展,广东的淡水消耗量不断攀升,随之而来的巨量的生产、生活污水对江河造成污染,有人戏称万水千江总是浑。与此同时,几乎所有城市的防涝排污管网不分,导致宝贵的地表雨水直接泄入排污管网,与污水同归大海。
材料二:

1988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
2012年下半年,中山市、广州市先后实施新的阶梯水价制度,调高每档基本水价及排污费标准。
2015年3月我国宣布将全面实行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制度。4月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2年10月,中山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雨污分流工程动工,到现在工程已过半。工程竣工后,雨水、污水各走其路,雨水进入环城水系补充景观用水,污水进入处理厂,最终让岐江河重现“鱼翔浅底”的美景,让市民重圆“中流击水”的好梦。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什么?写一条节约用水的宣传语?
(2)谈谈节约用水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3)列举自己节水的合理有效方法(至少3个)?

2015年2月26日,河南一大学生孟瑞鹏,为救两名落水儿童而溺水牺牲,然而被救者的家长却因怕承担责任而教孩子撒谎,说是三人失足同时落水。此举险些让见义勇为而牺牲的英雄得不到公正的对待。
谈谈你对上述人物行为的看法。

我市某小学的三名学生,在去年8月看到广州市某涵洞有一辆小车被水淹没,车上一家7口全部遇难的新闻后非常震惊,便开始观察我市的下穿隧道,并着手画图纸,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努力终于发明了一种喷泉排水安全隧道系统。即当隧道积水超过涉水线,险情不断加剧时,该系统便会在隧道口以喷泉的方式发出预警(同时自动排水),以提醒小车禁止驶入隧道。这项发明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一等奖。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你怎么看三名小学生的举动?
(2)如何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善于创新和服务社会的人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