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国外政治家概括了新中国的外交经历:20世纪50年代“一边倒”,60年代“两只拳头打人”,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80年代以来实行“无敌国外交”。从上述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可知,我国处理国际关系时主要(    )

A.按照国际条约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B.根据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C.按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D.根据各国一致的原则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护主权国家的统一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传统思想对当代人的价值观念仍有影响
③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④必须尊重和认同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12年4月22日《申报》刊载《西装叹》:“更有西装新少年,短衣窄袖娇自怜。足踏黄革履,鼻架金丝边。自诩开通世莫敌,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来品,金钱浪掷轻利权。”这表明()

A.国人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
B.着西装已成为当时普遍现象
C.西方生活方式已成为都市主流
D.大众传媒理性看待社会时尚

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这是因为()

A.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 D.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通过单纯而又简朴的方式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这启示我们要()

A.全面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B.加强文化交流,变革多样文化
C.开展特色活动,传递中华文化
D.坚持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中秋节,许多东南亚国家也将这一天作为传统节日。中华文化对东南亚地区的影响,主要来自于中国唐代向东南亚地区的持续不断的移民。这反映了()

A.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B.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中国人移居境外,入乡随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