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外交是一个国家、城市或组织等在国际关系上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建立能够满足彼此需求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请回答:
概括材料中亨廷顿关于中国在冷战中外交政策的观点,对此观点进行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不超过250字。)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美苏从对峙走向缓和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西欧国家开始完成了新航路的开辟;
②新航路的开辟,人类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地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③欧洲殖民者的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
④两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新航路开辟对于欧洲的影响什么?
(2)对于亚、非、拉地区的影响是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从生产力、生产关系、世界市场的角度说明)
(3)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什么?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是什么
(4)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及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对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分析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有什么变化?

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极大地丰富了历史发展的内容。请回答:
(1)简述先秦、汉朝、唐朝、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0分)
(2)在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中,与商品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文学形式有哪些?(3分)

联系实际说说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影响?

有人将文艺复兴称作“人”的发现,怎样理解?

请你结合所学,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雅典民主制度、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制度三个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模式实例,分别说明其主要特征并从文明发展进程的角度谈谈你对三者利与弊的基本看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